诗歌5首鉴赏

时间:2022-04-19 16:10:3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江村 沈德潜

苦雾寒烟一望昏,秋风秋雨满江村。波浮衰草遥知岸,船过疏林竟入门。 俭岁四邻无好语,愁人独夜有惊魂。子桑卧病经旬久,裹饭谁令古道存

【注】①作者乘船入江村探望一位贫病交加的朋友。②沈德潜,满腹才学,40年间屡试落第,六十七岁才中进士,此诗作于屡试不第期间。③尾联典出《庄子》:子與与子桑是好友,子桑生活贫国,大爾十日,子舆担心子桑得病,故“裹饭而往食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既破题,又描绘了一幅凄风苦雨中的江村画面,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颔联,作者将行船的动态与主观感受交融在一起,颇有“景中有人"的妙理。 C.颈联转为对人事的感叹,年成教收导致邻里失去了笑语,作者孤独挨过秋夜。 D.尾联,作者用《庄子》“裹饭而往食之”,是为了表达对子舆弘扬道义的赞赏。 E.沈德潜主张诗歌应采取“怨而不怒”的表现形式,本诗正是这种理论的实践。 15.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杜甫

大家东征逐子回①,风生洲诸锦帆开。青青竹笋②迎船出,白白江鱼入③馔来。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注】①大家,典出《后汉书》“帝召(班昭)入宫,号曰大家。”东征,班昭随儿子到陈留赴任时作《东征赋》。逐子,跟随着儿子。②竹笋,典出《楚国先贤传》“孟宗母好食笋,冬月无之,宗入林中号,笋为之生。”③江鱼,典出《后汉书》“姜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姜夫妇尽孝,力作鱼脍以奉,舍侧忽有泉涌,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以供母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首句暗写王十五判官奉母归养之事,呼应标题中“扶待还”三字,领起下文。 B. “风生洲渚锦帆开”实写归舟之景,景中融情;“离别不堪无限意”则是直接抒情。 C. 颔联用叠词“青青”“白白”写竹笋、江鱼之美,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 尾联写诗人为友频举酒杯,表达了对友人还黔后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热忱祝福。 E. 全诗层次分明,多处用典,增强了内容的厚重性。语言有的含蓄隽永,有的通俗。 2.本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1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⑥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终身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翡翠鸟。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旆,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滩上的船,再写隔岸烟雾迷蒙中的野草,远近明暗搭配和谐。 B. 颔联描绘翡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这样一幅清幽冷寂的画面,传达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C. 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酒旗飘飘为动静,渔家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

D. 尾联“无人写得寄京华”一句,写诗面对眼前所见之景,不由得生出了官场失意后的愤懑之情。 E. 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最后又沿河望去,视角跳跃,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受。

2.有人说,整首诗的前三联都是对水村景物的生动刻画,但末句提到“京华”,显得有些突兀,你如何看待这一点?请简要阐述。6分)



3)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②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③真。已诉征求④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转须:反而更应该。③甚:太。④征求:指赋税征敛。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

B. 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 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

D. 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 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幽默。

7.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1. 5分)CDC项,颈联是写朋友的生活,说自己不妥。D项,不是“为了表达对子舆弘扬道义的赞赏”

2. 6分)①对朋友的同情。作者乘船入江村探望一位贫病交加的朋友,通过景色的描绘及作者的感触,反映穷苦知识分子的凄苦生活。 ②对能弘扬古道的呼吁。作者以子舆自况,远道来访贫病中的友人,符合人与人之间重视道义、互相接济的古风。 ③自己不遇之悲。内容与注解结合,可以读出作者屡试不第,有怀才不遇的感慨。 (从“朋友”“世风"或“古道”“自己〃三个方面分析思想感情,每点3分。思想感情,1分;分析,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6分。



1)答案

1CD

2.①诗人自言承受不了无限的离别之意,表达了送别友人王十五判官时的惜别、留恋;②诗人称王十五有济世救时的才干,表达了对堪为济时之才的朋友的赞赏和钦敬;③诗人希望有人能力挽艰危的时局,表达了对艰危时局的忧虑。

2)答案

1BD

2.①这种说法不妥。②诗人在前三联中描绘了一幅恬淡静谧的水村图,呈现出一种安宁朦胧的意境,从而表现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的情怀。③尾联写可惜这一幅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城去,以此来劝说那些朝廷中人远离官场。归返自然,抒发了诗人鄙弃混浊官场的情怀。前后情怀是一致的,所以不显突兀。

3)答案

1CE 21)同情弱小,富有悲悯情怀。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老人打枣,还特意写诗劝慰吴郎对老人亲善,体现出诗人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2关注社会,忧国忧民。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诗人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356129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