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记读后感 历史人物传记读后感(一) 当我阅读《宋庆龄传》时,我的手仿佛被宋庆龄奶奶牵去了,宋庆龄奶奶每每有空的时候就教我:爱祖国高于一切;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以耕读为本,以勤俭为德……宋庆龄奶奶的话时时刻刻激励着我。 我们要学习宋庆龄奶奶爱国的精神。一支叛变的军队想逮捕孙中山 ,并要攻打孙中山的住处。孙中山接到秘密报告后要宋庆龄跟他一起转移,宋庆龄不同意,她想的是如果她还没走,敌人就一定以为孙中山也在,这样孙中山才能安全撤离。宋庆龄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为了中国,你先走。” 宋庆龄奶奶的爱国精神激励着我,虽然我们还小,还不能为建设祖国出力,但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学得更多的知识,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我们要学习宋庆龄奶奶仁爱的品质。宋庆龄因为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国际和平奖金,用这些钱,她完全可以过上十分舒适、十分体面,甚至是豪华的生活,但是宋庆龄看到山区的环境、医疗设施都很差,孕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她不忍心看到这么多孕妇因为难产和肚子里的新生儿一起死去。所以把斯大林 国际和平奖金全部捐给了中国福利院,建造了一座“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见到有困难的人,我们要像宋庆龄奶奶那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 我们要学习宋庆龄奶奶勤俭节约的美德。宋庆龄有关节炎,所用的护膝 是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毛线头自己编织的;她的睡衣,是补了好几次的;她用的手绢还是她在解放前定做的,虽然已经有了破洞,但仍在使用;晚年她发胖了,旧衣服穿不下了,她就在旧衣服的衣腰、裤腰上加条,整理好以后再穿……在宋庆龄奶奶等革命先辈的努力下,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变的非常好,可就因为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许多人没有做到省吃俭用,我们经常能看见垃圾桶里被小朋友丢弃的娃娃,被浪费的粮食。这能对的起先辈们的流血牺牲吗?我们要把宋庆龄奶奶当作榜样,做到勤俭节约,节省每一度电,节省每一滴水…… 让我们沿着宋庆龄奶奶的足迹向前走,早日做合格的接班人!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历史人物传记读后感(二) 我是个很喜欢读历史人物传记的人,在我所接触过的历史任务人物中。我认为综合能力居首的是建立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每个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功过得失,所以李世民也不例外。可惜他死得太早,只做了二十三的皇帝。这个集政治,军事,文学,武功,治国,平天下等才能于一生的英主,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如果说李唐天下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那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李氏宗族里面出了李世民。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语去赞美他,或许任何词语都不为过。这个五十四年生命中充满传奇色彩的男人,究竟有这什么样的惊人的能力和天赋,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更多的人想到李世民第一反应就是玄武门之变。其实我觉得李世民早期的生活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了解。李家在当时也算是达官贵族。李世民之父李渊是世袭的王爵,而李世民更是因为才能出众成为隋炀帝钦点的秦王,但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远不会满足这样的王爵。所以他在天下大乱的"黄金时段"劝父起兵。在深刻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后,他选择了勤王保政,进驻长安的第一步策略。这样既可以获得民心和休养的时间,也可以使各路反王相互争斗,消耗实力,李唐却可以坐收渔利。第二步打下洛阳,作为发展的根据地。在当时,洛阳是各家反王都想得到的地方,"得洛阳者得天下".有着出色军事才能的李世民当然会清楚这一点。第三,招揽人才,以为己用。打仗除了实力,更重要的是人才。李世民对人才的渴望和他出色的首领气质 ,使得投奔的英雄人物不计其数。当然,最终李唐的统一根本就是取决于李世民的这三点政策。所以没有李世民就没有李唐天下,更不会有后来的强盛王朝。完成统一大业的李世民只有二十二岁。 历史人物传记读后感(三) 读《曾国藩传》前,觉得曾国藩只是个众人皆知、无人不晓的“卖国贼”,勾不起我的阅读兴趣。但翻阅数页之后,似乎有点爱不释手了。 从国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国藩的确是个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顾,屈服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而又竭力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卖国贼”。对于其一生的罪恶我觉得不应该归咎于他个人品质,而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条件下的地主阶级决定的。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曾国藩是个修养颇高,有头脑、有远见和有谋略的人物。 2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他的一生经历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阶段:跻身六曹、创建湘军、坐困江西、决战安庆、攻陷天京、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可谓有起有伏,人生变数无穷,读之颇有感触。 首先,曾国藩精通古文,广泛猎读,在学术上向很多当时有名人士请教,这些不仅增长了个人方面的见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声望。曾国藩能如此顺利成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举荐。也许是这一切对于曾国藩来说太顺利了,造就了他当初锋芒毕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间处处碰壁、受到地方官员的百般排挤和刁难。 其次,曾国藩经过一年的大彻大悟再度出山,受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台。其实曾国藩受命为两江总督是清政府为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镇压太平天国的江南大营就在此时溃败,只能依靠曾国藩集团所创建的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再次,湘军攻陷天京以后,曾国藩自剪羽翼,释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见其经验丰富,政治嗅觉之灵敏,审事详明,处事果断。 最后,曾国藩是个爱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贤人。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广为访案,凡具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驰书礼聘。他还能虚心纳言,鼓励众幕僚直言敢谏,故能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他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与其有很大的关系。 读此书不仅让我对曾国藩有了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从中受到不少启迪,而且加深了我对近代清朝历史的认识,同时引起我对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兴趣。 3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370f7f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