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

时间:2022-08-06 00:08: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备课教案专用稿纸

1 4 课时教案 计划授课时间 实际授课时间 课题

1、知识与技能

教学 目的 要求

认识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观点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伶官传序

2、过程与方法

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诵读品味本文抑扬顿挫的语言特色,学会美文赏读。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时 安排

疏通文意,理解课文,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议论思路以及本文的中心。

2课时 课型



一、 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三位文学家的作品,苏洵、苏轼、王安石,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作品,《伶官传序》。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 “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品味一下这篇文章。 二、释题:

师: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作者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至皇祐五年(1053)间所撰。在二十四史中,有两部《五代史》:宋初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称《旧五代史》,欧阳修撰的名为《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以纪传体记载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史实。

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革新的领导人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倡导有内容的古文。他的散文多议论当事,切中时弊,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他积极培养、提拔、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工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上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以散文的造诣为最高。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宋史》卷三百十九史传。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本文是指供奉内廷,授及官职的令人。后唐庄宗李存勗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 四、时代背景介绍。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五,指导诵读第一段

1、翻译盛衰之理一句(注意语气:感叹语气的反问句);从中确定两个内容 (①谈论什么问题②对于盛衰问题有怎样的观点) 2 比较两句话①盛衰之理,并非天命,实乃人事也。

(意思改变了,原意是既不否认天命的说法,更强调了人事的作用;现在变成了完全否定了天


命这种传统的说法,而完全是人事的原因

不改变原意,改成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然亦乃人事也。

(意思是不违背了,但区别在哪里?语气的变化,从带感叹语气的反问句变成了陈述句,意思是一样,但改过之后力度不够,语气不强)

3 从第二句话“原庄宗„”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作者提出了论题、论点,该去怎么证明?) 答:用得(失)天下两方面事例来证明

4 分析所以……结构(比较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的原因;表作用、表目的

5 解释;第三段抑本其成败之迹

答:推究(原因),做动词 ;现在的一个词语原本,是否有所体会?

6呜呼一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个字?(唉!)为全文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叹惋开篇就给人一种哀婉之情,叹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中心论点——论证——结论

作业



熟读课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d50dcad4d8d15abf234e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