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有五忌 一曰忌格懦。二曰忌字俗。三曰忌才浮。四曰忌理短。五曰忌意杂。格弱则诗不 老,字俗则诗不清,才浮则诗不雅,理短则诗不深,意杂则诗不纯。《金针诗格》 《沧浪诗话》言: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又言: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脱洒,不可拖泥带水,最忌骨董,最忌趁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 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沧浪诗话》 归根结底一句话:勤以旱之,苦以精之,谦以全之。 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於法而为之,则撑拄对待,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然必待法度既定,从容闲习之馀,或溢而为波,或变而为奇,乃有自然之妙,是不可以强致也。若并而废之,亦溪以律为哉?《麓堂诗话》 什么意思呢?律诗的起承转合基础不能说没有章法。但是不能全然拘泥于这四章法中。我们现在都知道,承转的调换, 同时我们也知道,立意的方法。有起句立意和承句立意章法, 那么承接语句立意,在起句中经常呈现出取向作用, 那么对于起的章法就有了角度的转换, 那么起句立意后又有拓开和不拓开技巧手法, 不拓开自然是按照了这基础四章法的循序, 那么到了承接语句的拓开,就打乱了这四章法的原有循序, 承接就变成了转的成分, 所以不能呆板拘泥于这基础四章法,可以把这四章法都抛弃而不顾,那么还是律诗吗?绝对不是了。 诗词中的起承转合四章法依然是法度可循的。不管怎么变,都不能脱离这:法度既定, 位置变了,角色不变, 也就是原本承接的作用不变。 中心立意语句在全文独领风骚。没有任何语句与其争夺, 或媲美或者相似。 古人言:意来如山,巍然置之河上。辞来如松,挺然植之盘中。 夫辞短意多,或失之深晦;意少辞长,或失之敷演。名家无此二病。 又言:夫作诗者,立意易,措辞难,然辞意相属而不离。 古人言:夫欲成若干诗,须造若干句,皆用紧要者,定其所主。又言:意似主人,辞如奴婢。主弱奴强,呼之不至。穿贯无绳,散钱委地。开千枝花,一本所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4272bd054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