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2009 从《唐诗三百首》和《百人一首》看中日古典恋歌的异同荆艳鹤(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r7) 摘要:运用比较文学研究法的异同学说,对<唐诗三百首》和《百人一首》两部作品中的恋歌加以比较,分析了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关键词:恋歌;闺怨;文艺观;访妻婚中图分类号: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25(2009}03-0(Y:D-q2 作者简介:荆艳鹤(1984-)。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20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日本民族生活在有“东洋乐园”之称的岛国上,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生活平静,人们悠闲而快乐,所以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在日本特别流行。《百人一首》成书于1235 年,收录了自万叶、平安直到镰仓时代有代表性的100位歌人的作品,其中恋歌有43首,占了将近一半。在古代的中国,也有一大批描写爱情的作品。《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代76位诗人的300首诗作,其中的恋歌虽然不多,但也能反映出唐代爱情生活的基本面貌。一、共同点分析(一)闺怨诗多闺怨诗主要描写独守空房的女性的忧伤和怨恨。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女性不管学问多高,其地位都十分低下,理想的丈夫和美满婚姻生活是她们所追求的。中国古代频繁的战事使无数征人有家难归,同时,许多男人为了生计整日在外奔波,这就使得大量的妇女独守空闺,因而产生了许多闺怨诗。例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唐诗中最有名的闺怨诗,前两句看似与主题无关,实则是为下文作铺垫。和丈夫离别时妻子心中充满了对功名的期待,并未想到离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心里不由得产生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看见“杨柳色”,想起了当初折柳赠夫,越发思念丈夫,不禁后悔让丈夫远行。“悔”字写出了少妇的愁怨。中国古代的妇女在政治、经济上没有地位,她们的愿望是嫁给一个理想的丈夫,过着夫唱妇随的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09742931126edb6f1a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