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权意识的发展 众所周知,女子承担孕育生命的重任。然而中国上下数千年,女子的地位并不高,女子一直被压迫在沉重的苛条教令之下。女权意识的发展一直受到颇多的阻碍。历史的潮流注定了女权意识的萌芽、生长。 先从传说说起。女娲是汉族的母亲,女娲时代正是母族氏(部)社会。而伏羲和女娲时代的汉族,正好处于母亲氏(部)族社会,向父系氏(部)族社会过渡的时期。在这之前,女子有着极高的地位,女权达到极致。 古文有云,《左传·僖位公三十三年》:“臼季(即晋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之,敬,相待如宾。” 《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也就是说,在大部分中国女子都自以为不配有和丈夫相等地位、大部分男子自以为高贵的时候,还是有一部分的人有一定的女权意识, 懂得疼爱妻子。 南朝宋时期,有一名颇受现代腐女关注的女子山阴公主。刘楚玉曾经向废帝(刘子业)说:“孤与陛下,男女虽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孤惟驸马一人,事太不均。”这位颇受关注的女子有着极强的女权意识,勇敢的坚持着自己的思想。一句“事太不均”,冲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在中过女权意识上打出了一个响亮的炮仗。 太武皇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木兰不在家做一个守妇道的乖乖女,而是她骨子里的女权意识觉得自己不输男儿,替父从军。 明朝末年曾有一位冲破束缚的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秦良玉。 然而,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女子一直被所谓的男权主义压迫着, 女子也是人,女人的不幸是社会的不幸。 在殷商时期,卜辞中就有“贞,有子”和“不佳,有女”的内容;韩非子也云:“产男则想贺,产女则杀之。”女子在出生就被冠上了不幸的人生。 有不少的女子被当做牲畜来交易、宰割。东晋石崇每次请客吃饭,都会让他买的女仆去给客人劝酒。若客人不喝,劝酒的女子就会被杀掉。女子被活生生的当做是没有意义的玩物,喜则哄之,怒则杀之。女子却毫无女权意识,心甘情愿的做一只小羔羊,任人宰割。 就算是出身显赫的女子也免不了压迫。东汉时期,一位叫班昭的“女圣人”制定了“三从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受传统思想贬低女子,给后世的女人套上了牢牢的枷锁。 成婚后的女子也成天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嫁入夫家后女子便成了夫家人的女仆,事事如履薄冰。有句老话恰如其分的表达的婚后女子的无所适从:“起晚了得罪公婆,起早了又得罪丈夫。”两头受气的女子无疑成了行尸走肉。他们没有女权意识,不懂抗争,只能无声无息地做一具愉悦他人的易碎花瓶。 古代婚姻并无“离婚”一说,只有“休妻”。“休妻”又叫“出妻”,礼法上历来有“七出”之条——不事舅姑、无子、淫佚、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对女性极其的苛刻。 纵观历史的发展,女子的地位呈现一个V型曲线。女性的地位一波三折,而且几乎都是处于低谷之中。女性崇拜的高地位、摧残女子的妇道、以致现在法律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历史的发展规律向来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女子的地位其实与女子的作为有很大的关系。前人之鉴,后车之师。品读中国女性的地位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现代所需的营养。 女子为何饱受了千年的凌辱? 其一,女子的本身性格缺陷。女子性格本身温婉,没有男儿的刚强。其二,女子的思想禁锢。女子深受苛条教令的毒害,不懂得正视自己,一直把自己看的低男人一筹。其三,女子的教育缺乏。古人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长期的低素质更让女子抬不起头来。 同样,中国为何饱经凌辱? 其一,中国的本性缺陷。曾经的中国人羸弱无能,任人宰割,有着“东亚病夫”这样令人蔑视的称号。 其二,中国的思想禁锢。中华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闭关锁国还以为自己有多么的强势。后来外国人入侵中华,在几番挫折后,中华的子民无法正视自己,屈从 于恶势力。多少人当了卖国贼! 其三,中国的教育缺乏。中国重视农业,忽视了工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同时在教育上有大量的门槛,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招人哂笑。 男女本平等,世界各族人民也本平等。道理是一样的,要改变中国在世界中长期以来如女子一般饱受凌辱的地位,就应该首先正视自己的地位、解放思想、自立自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但礼仪却流于形式。国名的低素质与传说中的“礼仪之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正如女子地位一样,人们通过思想的解放觉悟、自立自强。世界各种族间不平等的地位也会顺应历史潮流,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也会逐步建立。但是关键是在于我们自立自强、不畏强暴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473624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