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的一张治疗心悸的方子,后人用它调理失眠、盗汗、忧郁症

时间:2023-05-08 11:04: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黄元御的一张治疗心悸的方子,后人用它调理失眠、盗汗、忧

郁症

在中医领域,由于经方和时方两个方药派系由来已久,影响深远,所以人们在使用方药的时候,选择经方和时方的比例要比其他方药要高出很多。然而,在清代有一位很独特的医生,他在方药运用上风格独特,既宗法医门四圣,又能融汇创新,且创下一百多个方剂,然而,真正能够读懂和运用的却远不如经方和时方,然而,他的方药却隐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个名医,就是清代乾隆御医黄元御。在黄元御创制的众多方子中,现代中医运用的比较多的,或许非“金鼎汤”莫属了。

说到金鼎汤,在黄元御原著中是用来治疗惊悸的,全方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龙骨二钱,牡蛎三钱”7味药组成。其实这个方子的由来,如果从黄元御的方药里,则是由兔髓汤演化而来,但如果从中医的方药世界来看,其实这个方子是从《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牡蛎五两,龙骨四两,大枣十二枚,蜀漆三两)和《金匮要略》“半夏麻黄丸”(半夏、麻黄各等分)两个方子演化而来,将张仲景的这两个方子合在一起,然后去掉生姜、大枣、蜀漆、麻黄四味药,加上芍药、茯苓组成的,不过剂量上有了新的变化。

按照金鼎汤治疗惊悸证的病机(胃土不降,相火失根),而在现代临床中,有一种忧郁症,也有相似的病机,临床上常以“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有莫名的害怕感和恐惧惊慌”为典型症状,其实这种情况使用金鼎汤依然是有用的,按照中医辨证思维,病机相似,用药也可相似,所以金鼎汤在调理这种忧郁症时,可以使“阳降根深,魂谧神安”,所以这种忧郁症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现代中医使用金鼎汤最多的,大多还是在治疗失眠这种病证上面。在《黄帝内经》中曾有这样一句关于失眠的名言——“胃不和则卧不安”,不过《黄帝内经》在治疗这种失眠的时候,提到了“半夏秫米汤”,其实在张仲景时代对于胃不和导致的失眠、心下悸,也创


制了一个经方——半夏麻黄丸。而黄元御认为,“胃土不降,相火失根,虚浮惊怯,神宇不宁……阳神秘藏,则甘寝而善记,阳泄而不藏,故善忘而不寐也”,所以金鼎汤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这种失眠,简直就是恰到好处。不过,在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中,在金鼎汤的基础上加上夏枯草、珍珠母、夜交藤三味药,治疗失眠效果会更好。因为夏枯草可以上清下补,祛肝风、泄肝火、开肝郁;珍珠母可以平肝潜阳,安心神,定魂魄;夜交藤可以养心气、益心血、安心神、泄心火、育肝阴。不过在使用本方时,夏枯草、珍珠母、夜交藤三味药的剂量比例为1:2:3

除此之外,金鼎汤对于盗汗也是颇有良效的。中医界大部分都知道《黄帝内经》关于“汗为心液”的概念,所以历代中医治疗盗汗,都是从心出发,多以阴虚内热为病机来治疗,而黄元御也遵从“汗为心液”的理论,不过黄元御则认为盗汗是由“夜热”导致的,“阴旺土湿,肺胃不降,君相失根,二火升泄”,从而蒸发“心液”,于是就盗汗发作了。在治疗盗汗时,用金鼎汤与牡蛎散合方。也就是金鼎汤加黄芪、浮小麦、麻黄根,不过在临床使用时,黄芪、浮小麦、麻黄根三味药的剂量比例是3:2:1,掌握好方药比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62b2ef75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