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死时 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 制作人: 审核人:初中语文备课组 编号:3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诵,体会诗歌的语言表达特色。 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学习诗歌(歌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难点:诗歌艺术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 一.预习导航 1、作者简介。 余光中,当代台湾诗人与散文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8年进入厦门大学外文系时开始发表新诗。其人“左手为诗,右手为文”,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1952)、《白玉苦瓜》(1974),散文集《左手的缪思》(1963)等各十余部,另外还有评论集《掌上雨》(1967)。 余光中的诗歌题材丰沛,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从现代、古典到民歌,从政治抒情诗、新古典诗、咏史诗到乡愁诗,走出了一条有独创性的艺术道路。 2. 写作背景 1966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抑郁寡欢,临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想起自己的经历:自从1948年7月离开大陆迁居香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回了。二十岁离国,三十七岁怀乡,还不知何日是归年呢。 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祖国的土地中,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3.现代诗歌朗读技巧指导 (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及音短 .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4 这首诗读时应使用什么样的情感? 深情款款的、悠长的、舒缓的。 5. 是不是所有的都读成舒缓的、悠长的?本诗有一处实写的内容,是哪里?这一部分应该怎样读?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是实写。应该用有些痛苦而又满怀渴望与期盼的语气来读。他为何痛苦?当然是17年的阻隔难以回乡,17年的阻隔难回祖国,所以他的思乡即思国。 6. 注意读好断句,排除生难字 7.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文内容 1 当我死时 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 7.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如通过一些词,句子等) 二.合作探究 1 .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满足,甚至有一种幸福的美感,为什么?(结合“我”死后所葬的地方来理解) 2 现实的躯体不过五尺之躯,死后也只能葬六尺之土,现实的听觉也无法同时听到长江和黄河的涛声。诗中的躯体和听觉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要对现实的躯体、听觉作如此夸张的想象? 3.选择 “ 长江 ” “ 黄河 ” 这两条河流作为诗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反思和收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四.小组评价(对各小组在本节课合作学习情况的评价) 五.作业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长江”“黄河”这两条河流作为诗中的意象有什么意义? 答_____ 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c4539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