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新词;3、理清课文条理4、学习1-3自然段,赏析第二自然段描写天游峰高、险的句段,第三自然段第一次描写老人外貌的句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4-12自然段中对扫路人的细节描写,品悟天游峰扫路老人那种自强不息、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 2、进一步体会作者抓细节、使用衬托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复习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生齐答) 。 2、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写人散文)。 3、昨天我们实行了第一课时的学习,谁来给大家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复述,老师相机板书:登上天游峰 高 险 侧面衬托 偶遇扫路人 正面描写 外貌)。 4、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游客们登山时常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文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却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 二、品悟语句,走近老人, 悟写法。 1、生活中,七十岁的老人已经在家安享晚年,不过这位老人每天都要在高而险的天游峰工作。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3-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抓住了老人的哪些细节实行描写,实行了几次对话? 生齐答,板书: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环境 (三次) 3、下面我们就来细细研读这些语段,分四人小组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次对话实行赏析,围绕:“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实行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准备汇报。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抓住以下要点实行讨论,学生讲得不足的老师即时补充、加以提升。 4、第一次对话(4-7自然段),交流要点: (1)、投影:“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心灵”。(浓茶让“我”消除疲劳,热情周到)。 师:同学们,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让我们把老人的热情读出来。齐读,个别读。 (2)、投影:“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引读,感悟老人说的话。 师: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不过老人却说:(生接:不累不累……) 师: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不过老人却说:(生接:不累不累……) 师: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不过老人却说:(生接:不累不累……) 乐在其中、爱工作、无私奉献,豁达开朗 板书:豁达开朗 5、第二次对话(8-10自然段),交流要点: (1)、投影第三自然段与第八自然段。 师:这两处都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不放在一起写,而要分开写呢? (因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仅仅初识,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候只能从穿着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能够了,第二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看清了五官。) (2)、投影: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 :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①体会反问句的作用:你能换一种表达方式,意思不变吗?(我不舍得走。) ②同一个意思,为什么老人要用反问来表达?(语言强烈,体现老人的不舍。) ③老人舍不得的是什么?(舍不得雪花泉的水,舍不得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 舍不得清爽的空气,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6504409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