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击起千层浪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这个课,感觉就像一杯飘着缕缕幽香的茶,越品越有味。 师:初次见面,能问大家一个问题吗?最让你钦佩的人是谁? 生:我最钦佩的人是司马迁。他虽然含冤入狱,却是那样的坚强,写下了五千多万字的巨著《史记》。 师:身残志坚,值得敬佩。 生:我最钦佩的人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他驾驶着“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又能安全返回地面,他最伟大了! 师:吃苦耐劳,勇攀高峰,一百个佩服! 生:我最佩服运动员桑兰,她战胜病魔,为国争光,真是巾帼英雄! 师:这样顽强的毅力,怎不让人叹服! 生:我钦佩的人是“飞人”刘翔,他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百米短跑的世界冠军,为中国人争了光,让外国人不敢小看我们。 师:扬眉吐气!壮我国威!谁敢不服气! 生:我最佩服我爸爸。他在外贸做翻译,能说三国语言。 师:你有这样一位勤奋好学的爸爸,真为你感到自豪! 师:同学们敬佩的人大多是名人和自己的亲人。有一位名叫章武的作家,他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他的理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课题。) 【上课伊始,老师巧设导语,抛出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撩起“问”的涟漪,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体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不曾预约的精彩----含冤入狱的司马迁从远古走来,驾驶“神五”的杨利伟在眼前升起,被誉为“飞人”的刘翔在眼前闪现……正当学生情绪高潮的时候,教师话题一转,在不知不觉中拨起了学生“问”的琴弦----为什么他会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产生敬意呢?此时学生心理升腾起的是快速读书的欲望,一个学生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书的“场”被教师巧妙地营造起来了。】 教学片段二: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顶天立地的扫路人。“我抬头望了望――读!――”(学生深情地齐读第7节) 师:对于这个节,谁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最后一节为什么说“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生:“倒抽了一口气”,就是说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 师:说得很好。我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换成“我不禁惊讶极了”或“我不禁惊呆了!”行不行? 生:我觉得能够。由于意思都一样,而且读起来也通顺。 生:我认为不能换。虽然意思一样,都是说很惊讶,但直接说出来了,反而没有“倒抽了一口气”给人印象深。 师:为什么“倒抽了一口气”印象就深? 生:由于“倒抽了一口气”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呼吸了,就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一样!(掌声响起) 师: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一个意思能够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说“惊讶”也能够,但看不见摸不着,不太好体会,说“倒抽了一口气”就形象化了,你就能亲自感受到它。类似的例子许多,比如说表示害怕,还能够说成“倒抽了一口冷气”,“吓得浑身起鸡皮疙瘩”,“脊梁骨发麻”。我们要学习和使用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上述的教学过程,在特定的语境里,学生在言语经验与心理机制的积极作用下,“潜心会文”,通过换词辨析,细细推敲,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与精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他具有了选择自由的时候,其思维的灵动、个性的张扬、潜能的开发都成为可能,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开出了艳丽的花,结出的丰硕的果。】 诊断分析: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 “ 一石击起千层浪 ” ,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 。教师仅仅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实行比较,能够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三、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扁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2002e3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