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雷雨》的结构艺术 作者:贾继荣 来源:《速读·下旬》2014年第09期 摘 要:《雷雨》有着极强的艺术性,这不仅体现在语言方面、人物塑造方面,还体现在奇特的结构方面。其紧凑的结构,交叉的线索,强烈的戏剧冲突以及大大小小迭起的悬念一直是人们喜欢雷雨的关键之处。这里就雷雨一文的结构艺术谈谈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雷雨;结构艺术;紧凑;交叉线索;悬念迭起 《雷雨》发表于1934年,以二十年代的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和爱情纠葛的情节,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的悲剧,展示了畸形的、具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它的问世不仅宣告了一个戏剧家的诞生,还宣告了一个戏剧新时代的开始——中国话剧职业化的规划终于得到了初步的实现。 《雷雨》为四幕悲剧,它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间的情感纠葛,写出了封建性旧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与罪恶。《雷雨》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明显受到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影响,并将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功地表现了二十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真正的悲剧,从而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雷雨》作为中国戏剧作品的典范,有着极强的艺术性,这不仅体现在语言方面和人物塑造方面,还体现在结构方面。本文就《雷雨》的机构艺术谈谈我粗浅的理解。 一、锁闭式的结构,中国戏剧杰出的范例 中国戏剧常见的三种结构是锁闭式结构、开放式结构、人像展览式结构。“锁闭式结构”、又称“追溯式”、“追溯法”、“回顾式”,是戏剧创作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一部戏剧的高潮安排在开场前夕,而当大幕拉开的时候,整个戏剧的情节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的时间,剧中比较重要的事件,比较关键的矛盾都已经形成,正处在总爆发的前夜。 就剧本的矛盾冲突而言,仿佛戏剧一开场就进入了高潮,并且 “迫不及待”地就走向了结局。从剧本的结构角度而论,“追溯式”手法与小说创作中的“倒叙”十分相似。在锁闭式结构中,剧情常常在危机中开始,过去的事通过回顾的方式在展开的剧情中逐步抖落出来。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空间,避免了剧情进展的拖沓缓慢,而且还为后来高潮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生成了有力的悬念、彰显出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使戏剧产生了强大的张力。 二、多线条交叉,强烈的悲剧冲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主要体现在亲缘的纠葛与多角关系的设置。在《雷雨》中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几条主要冲突线索——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这一冲突以侍萍的悲剧命运为主;周朴园与蘩漪的冲突:表现为专制与反专制,控制与反控制,以及蘩漪最后毁灭式的精神爆发、玉石俱焚,以及同归于尽式的反抗;蘩漪与周萍的冲突:情人与情人的冲突(始乱终弃);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阶级对立与亲情关系交织纽结在一起。 其他冲突——蘩漪与四凤的矛盾冲突:是情敌、身份、地位之间的矛盾纠葛(四凤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四凤与鲁贵的矛盾:厌恶憎恨与顺从依附(鲁贵的三点主义;女儿不愿给钱,父亲就用女儿的隐私要挟女儿:“我可是把你的什么要紧的事都放在心上着的……”)大海与周萍的矛盾:阶级敌视、反对周萍对妹妹的勾引。鲁妈与四凤的矛盾:为女儿重蹈自己三十年前的覆辙而痛心,为兄妹之间的私情而纠结痛苦,同时阻止他们二人关系的发展。 三、情节波澜起伏,用多种手段推动剧情愈演愈烈 1.不断加入新的戏剧因素或新的人物出现,或新的事件加入,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作者善于虚构偶然事件来构成高度集中的富有艺术性的戏剧情节,巧妙地解决了戏剧艺术中现实生活的无限性,和戏剧结构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雷雨》的整个结构充满着“偶然”,特别是那些巧而又巧的血缘与亲情关系。但它并不给人以虚假之感,相反,却产生了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其原因就在于作家通过偶然性的事件,构造了符合生活真实的必然性内容。比如第二幕中,周朴园、侍萍、鲁大海、周萍这四个人曾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分散三十年后不期而遇了,这本来是件很庆幸的事,但是作者却利用这种偶然性合理地安排了一场激烈的戏剧冲突,表现了一场由于地位不同、思想不同、有血缘亲情的一群亲人却是社会现实中的对立面,甚至是敌人,这样一场人间悲剧。又如因没有及时修理的电杆在雨中倒下,造成四凤、周冲的死亡;不知情的四凤与周萍(两人本是同父异母)的相互爱恋等。 2.注意蓄势和利用悬念: “蓄势”是构成戏剧高潮的重要手段,而高潮是剧情的最精彩、最耀眼、最亮丽的部分,所以,蓄势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雷雨》的蓄势主要在前三幕进行,这一切都为后面第四幕高潮的到来或矛盾冲突的总爆发作了铺垫,蓄积了能量。蓄势的过程也是酝酿悬念的过程(所谓悬念,就是一方面要引起听众观众的关切心理,另一方面要有引起关切心理的事件。)在《雷雨》中既有总悬念又有几个小悬念。 总悬念:“这些人物之间的真实关系究竟如何?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将各有做出什么反应?”这一总悬念强有力地把观众的兴趣凝聚起来,并一直维持到戏剧的终场。 小悬念:蘩漪将如何报复周萍?周冲知道母亲与四凤的关系后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未婚先孕的四凤将如何处理她与周萍的关系?周朴园与侍萍之间的关系将会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让别人知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曹禺非常善于造控悬念,保持所“蓄”之“势”:即解决一些悬念,还留下一些悬念,又增添一些新的悬念。如蘩漪反扣上四凤的门窗,既是对第二幕中蘩漪对周萍的警告所产生的悬念的解决,同时又构成了新的悬念——这是否是蘩漪的最后报复?蘩漪回到周府后,是告诉周朴园,还是同侍萍争吵大闹?周萍对蘩漪的这一报复行为会做出什么反应? 3.精心构织高潮,注意高潮中冲突的密度与力度 《雷雨》不断地“发现”以“突转”来构成高潮、推动高潮。结构同人物塑造一样,也是戏剧的生命。结构紧凑、多线条交叉、情节波澜起伏,剧情在波折中不断保持着上升的势头,是《雷雨》吸引观众、获取轰动效应的关键因素。作者曹禺善于抓住关键性的场景造成紧张急促的气氛,把剧情不断推向高潮。全剧四幕有四个小高潮,即逼蘩漪吃药——-周朴园、侍萍重逢——-四凤起誓——公开隐私。它们依次展开,针线绵密,盘根错节,紧锣密鼓,最终导致必然的悲剧结局,使全剧得以充分的发展并达到情节的高潮。“发现”到此全部“突转”,“蓄势”到此一并“爆发”,矛盾如高坝决口,洪流奔泄;火山爆发,势不可挡。由人物集中体现的社会的、历史的、人们的悲剧最终形成,剧情戛然而止! 总而言之,《雷雨》的结构艺术的巨大成就,功不可没,它成就了《雷雨》极高的艺术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使《雷雨》不愧为中国话剧的典范之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65b5e3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