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爱情观 鲁迅经历过两次婚姻生活,第一次婚姻是母亲给安排的,妻子朱安,是一个缠脚的旧式女人。鲁迅为了母亲高兴,接收了这个安排,却始终无法交付对方感情。他们长期分居,没有交流,更没有争吵。即使后来鲁迅回到老家生活,这样的状态也没有改变。鲁迅竭力想忘掉这段无爱的婚姻生活,但不愿给妻子和母亲带来不快。他压抑着自己,也找不到发泄的出口,直到遇到许广平。从“广平兄”的称呼到后来两人间的“智力测验”,鲁迅与许广平从师生间的感情慢慢发展,也最终让鲁迅寻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关于爱情的小说,鲁迅先生用其特有的"忧愤深广"的底色,围绕涓生、子君这二个普通平凡的人,阐述了许多有关人生、爱情等哲理性的问题。 《伤逝》这篇小说,是一个悲剧。原本相爱的涓生与子君,终究没能走到最后。他们凭借着精神上的契合以飞蛾扑火的姿态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希望在这个由他们构建的小家庭中寻找慰藉。精神上的共鸣是他们生活的唯一支撑,而这个支撑在现实生活中是微不足道的,爱情在柴米油盐中失去附丽,生活就将陷入绝望与空虚之中。子君的爱很热烈很单纯,为了租房子,甚至卖掉了自己唯一的金戒指与耳环。她与父母、叔子断绝了关系,不留给自己丝毫的退路。生活的重担压着他们,他们连最初的精神交流也中断了。子君原先的勇气在一点一点消磨,涓生很失望,对着子君竟也带上了虚伪的面具。这似乎在无形中预示着,涓生与子君走到了尽头。对生活的绝望也将子君逼上了绝路。在爱情中,女人似乎永远处于弱势。付出与得到永远不能对等。子君的离去对涓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我很困惑,涓生到最后对子君的感情到底算作什么?是爱情,还是愧疚。尚未得到时憧憬着,得到后却荒废了,失去时又追悔莫及。在这篇小说中,婚姻俨然成为爱情坟墓。 先生以其独特的角度和目光对爱情作了独特的解读:一是,爱情是否需要理性。毋庸置疑,爱需要激情,需要无畏的付出。人生享受爱情的过程也是一个激动与被激动的过程。二是,完成了婚姻之后,爱情如何发展,有一句话不无道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对于爱情中的双方来说,爱情是一种心心相印,是两情相悦。完成了婚姻之后,爱情如何发展?鲁迅没有回答,但他给了我们思考的课题。爱情不仅仅只是双方情感与激情的付出,还应有责任感。自由即意味着选择,选择则意味着承担责任。 鲁迅在这点上似乎看得很透彻,即使他暂时面对的是无爱情的婚姻。那一刻他的内心也是惧怕,所幸将自己埋在学问中。面对许广平,鲁迅是矛盾的,他不想让柴米油盐毁掉彼此间的情感,与其踏进坟墓,不如彼此隔着距离远远望着就好。然而许广平是懂鲁迅的,这是多么庆幸的事。与《伤逝》中的子君不同,许广平是善始善终的,也是默默无闻的。她甘于为鲁迅洗衣做饭,却不放弃自己自己骨子里的勇气,成为鲁迅的精神支柱。爱情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两个人的经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71ec169763231126fdb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