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食品安全问题成因的社会学思考

时间:2023-01-05 23:25: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居民食品安全问题成因的社会学思考

孙帆

【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 【年(),期】2015(000)015 【总页数】1(P45-45) 【作 者】孙帆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 【正文语种】

食品安全问题的提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些年来,我国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人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这样的事故会接二连三的发生。本文对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进社会学思考和阐述,希望可以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切入点。 当前食品安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食品原料环节的不安全

自然环境的恶化,加之农牧生产者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兽药以及饲料添加剂,造成了食品原料在端上人们餐桌之前就已经受到了污染。 食品加工环节的不安全

由于食品加工企业群体发展不同步,部分企业的技术设备还不能完全达到对食品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充分杀菌消毒的要求标准,另外,在有些食品加工企业中存在着违


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这些都造成了食品在加工环节会出现质量问题。 食品流通环节的不通畅

食用产品的流通过程中,由于在仓储、转运和货柜等环节均存在不达标的现象以及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交通情况的区域性发展不平衡,导致出现了很多原本在出厂时合格的食用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出现问题,成为了不合格的食品。 食品监管环节的不健全

由于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不完善,行政职能部门在监管过程中缺乏规范化和连续性,社会监督存在缺失,造成了当前居民食品监管环节不健全的现状。 基于社会学理论视角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从表面现象看,主要是由于经济学的市场行为所致,但是从社会学学的角度看,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从环境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自然环境受到污染是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诱因 一是由于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三废”给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造成了污染、进而从源头上污染了食品原料。二是由于农民缺乏对农药残留特性和规律的认识,滥用农药兽药,使得农牧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

从社会控制模式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社会控制模式转型,加剧了食品安全事故的风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前后,我国的企业完成了从“政府单一的社会控制模式”到“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共同成为社会控制的主体”的社会控制模式转型。按照社会控制模式理论分析,在当前国内市场环境下,食品企业已经不是仅受政府部门的单独制约,政府对企业的社会控制作用明显降低。此外当前行业协会组织的发展不尽完善,行业内部的监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造成了食品企业的社会控制的效果尚不理想的现状,加剧了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利益格局的分化加大了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我国已经完成了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按照社会学的理论观点,社会结构持续变迁会带来利益格局的分化,新的社会阶层会出现。食品行业作为政府率先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行业之一,原来的大型国有食品企业的退出和大批民营食品企业的涌现,使得后者逐渐成为食品行业的主体,因此行业主体的利益诉求也从原来的保障供给转变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在经济效益的诱惑面前,就难免会有人漠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采取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掺假掺杂等非法加工和经营的手段谋取更高的利益,加大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分析,食品企业的生产者和产品的消费者在社会责任感和安全防范认识上都存在着不足

由于一些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唯利是图,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他们置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于不顾,非法采取以次充好、掺假掺杂甚至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此外,消费者群体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也给这些不良商人的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结语

尽管目前的居民食品安全当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可喜的情况是政府对于居民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在逐渐的加强,民众的安全意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相信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食品的原料品质会越来越好,食品生产企业会更加自律,消费者维权意识能够进一步提高,全社会会共同营造一个监管和保障食品安全的网络,让所有社会成员都享受到健康、快乐的生活品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76bdeccf4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