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做的乐器 匏做的樂器 匏是葫蘆的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稱“匏瓜”。據《本草綱目》記載:“葫蘆 是匏和瓠的總稱,首尾大小如一的叫瓠,無柄圓大形 扁的叫匏,匏短柄大腹的叫壺,有長柄的叫懸壺:古 時候葫蘆也可寫作壺盧:。”成熟的葫蘆已木質化,可 做容器和樂器。此類樂器利用匏的自然形狀做音鬥。 匏的樂器:如笙、葫蘆笙、葫蘆絲等均屬匏類樂器。 葫蘆:又稱壺蘆或蒲蘆,又與瓠、瓢、匏通稱,屬瓜科植物:之多樣性,豐富了人們之生活。在塑膠發明以前,世界各地,尤其是氣候較溫暖之地區,葫蘆即以各式用具或工藝品參與了一般人之日常生活。藝術工作者透過其表皮質地細緻,成熟後果肉可食,果皮木質化,易於刻畫上墨,及造型多樣性、玲瓏有緻,經由巧思設計與精雕細琢,提昇其觀賞價值,成為獨特韻味的「匏刻」藝術品。另外,台灣目前有幾位葫蘆藝術雕刻創作家,例如國寶級大師龔一舫老師、民雄葫蘆莊教育農園張嘉農老師以及鹽水鎮葫蘆雕刻藝術推廣中心陳畿戮老師,多年來積極從事葫蘆雕刻藝術創作與推廣,已經發展出近二十種的特殊技法,獨步全球,更帶動台灣葫蘆雕刻藝術的新紀元。本次專題研究將完整介紹屬於台灣地區葫蘆雕刻藝術的風貌並透過與上述三位重量級大師的人物專訪,讓台灣人瞭解台灣事,也讓世界人看見台灣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7bb940abb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