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行香子—舟宿兰湾》和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古诗词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舟宿兰湾① 【宋】蒋捷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②、乍整还凋。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行香子·过七里濑③ 【宋】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④。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兰湾:或谓兰溪之湾。兰溪:水名,即今浙江之兰江,江岸多生兰芝,故名。此词为词人泊舟吴江时所作。①芳悰:芳心。①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被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巡查富阳,由新城至桐庐,乘舟富春江,经过七里濑时作此词。①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世人多认为严光钓鱼是假,“钓名”是真。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蒋词起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描写春末夏初的特色鲜明的景物,暗示季节变化,流光抛人。 B.蒋词下片“银字笙调,心字香烧”二句,实写词人调笙焚香的场景,恬适而温馨。反衬出词人羁旅漂泊的愁苦。 C.苏词上阕头六句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清澈宁静却又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D.苏词下片以景结情,与上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2.请比较蒋词“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和苏词“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情感的不同。 【答案】 1.B 2.①蒋词“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运用云、风、雨三个意象,加以叠字排句,描绘了一幅阴晴不定、风雨萧瑟的画面,情景交融,烘托了词人旅途辗转漂泊的困顿艰辛。①苏词“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剪接了白天、清晓、月下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情景交融,暗合词人仕途不顺却能从自然美景中寻得内心宁静与慰藉,看淡荣辱得失的心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B项,“实写词人调笙焚香的场景”错误,原诗“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整还凋”,意思是“归家后定要时时焚香弹笙,家中亲人是否在急急盼我归去呢?这样翻来覆去的 想着,心中的离愁别恨越酿越浓”,可知是关于往昔的回忆也是关于未来的想像,应为“虚写”。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具体诗句比较诗歌思想感情异同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此题主要是比较情感的不同。 “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意思是“只是天气阴晴不定,风雨萧瑟,让人惆怅顿生”,“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具体落实“蓬飘”二字,“昨宵”“今夜”在时间上连续,“谷水”“兰皋”在地点上变换,时间的连续与地点上的变换,正见出词人漂泊旅途的辗转流离,居无定所,接着“奈”字领起“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三句,三组叠字排句,蝉联而下,慨叹阴晴不定,风雨萧瑟的天气,更增添旅途漂泊的困顿艰辛。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意思是“经过此地,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这三句节奏轻快,使画面飞速地流动起来,高度简练概括地记录了沿途的景色和主观的感受。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83a1e0ebd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