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练习答案

时间:2023-04-01 07:03: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轼词两首》

第一部分 课内知识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故垒(lěi) 吟啸(xiào) 落(shuāi) 怀瑾握瑜

(yú) B.华山(huá) 涤纶(lún) 居(zhé) 羽扇纶(guān) C.间隔(jiàn) 衣(suō) 应和(hè) 狼狈为奸(bèi) D.萧瑟(sè) 那(chà) 书卷(juàn) 料峭春风(qiào) 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放荡不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 D.何妨吟啸..且徐行 吟啸:吟咏长啸 4.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人物:杰出的人物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汹涌澎湃)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5.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乱石穿,惊涛拍岸 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 :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何妨吟啸且徐 :缓慢 D.一蓑烟雨任

平生



:担负(任凭)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 参差..十万人家 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B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乘:趁着。 C 橹灰飞烟灭 樯:一种摇船的桨(桅杆) D 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7.比较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

A.回首向来..萧瑟处 B.千古风流..人物 C.便纵有千种风情.. D.同行皆狼狈..

A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B项,古义:杰出的;今义:轻浮放荡的。C项,古义: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今义:①情怀,意趣;②景象,情况;③风土人情。 9.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A.回首向来..萧瑟处 B.一蓑烟雨任平生.. C.一时多少豪杰.. D.惊涛..拍岸 10.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比喻)(借代) 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比喻)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 11.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C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后者借代)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12.从词的风格特点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A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D.杨柳岸晓风残月。

13.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选出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 B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4.列各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里词人自感苍老,同年方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恰成对照。

B“羽扇纶巾”“羽扇”代指诸葛亮,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C“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D“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15.对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全词在豪放的气氛中夹杂着婉约,以便形成刚柔并举的风格。 B.以美人衬英雄,更能表现周瑜潇洒的风姿。 C.说明周瑜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D.说明孙权的信任是周瑜能够建立功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16 对《定风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联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17.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

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慨叹。)

18.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浪”冲洗千古风流人物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

B.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

D.描写周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一是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要为国家立功的决心。(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

19.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意即风雨骤至,盖顶而来,穿林打叶,声声入耳,然而诗人却且吟且啸徐步向前。

B.“一蓑烟雨任平生”中“一蓑”意思即“一阵”,烟雨弥漫,冒着漫天风雨,漫步在崎岖的旅途上,任其自然,乃是平生的惯常经历。“一蓑”“一袭蓑衣”之意,诗人之意是披着蓑衣在雨中漫步。

C.“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意思即骤雨已过,云开天晴,春风料峭,略带寒意,前路山头,夕阳斜照,诗人原来的酒意经过风雨的洗礼,早已消散了。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讲诗人沐浴着雨后的凉爽,回望刚刚过去的风雨萧瑟之处,则已是云消雾散,斜阳也收敛了光辉。

20..下列选项中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还给人以听觉形象。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 D“惊”字既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 2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可算是苏轼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作,作者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B.这首词开篇就描绘出了一种广阔、雄浑的景象,不仅有自然景物,而且有千古的英雄人物在读者面前一一浮现。

C.词中豪壮的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和诸葛亮形象的塑造上。比如,肖像描写、笑貌的描摹,而且以美女衬英雄。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壮志未酬的一种无奈,一种自慰,可以说是豪放中略见苍凉。 2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大江”三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阕作铺垫。

D“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己。“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23.“遥想公瑾当年”句中“遥想”一词统领的内容是( D )

A.小乔初嫁了。 B.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C.小乔……羽扇纶巾。 D.小乔……樯橹灰飞烟灭。 24.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D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

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 25.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开头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沉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7c7fe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