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8专业优势或特色培育情况 1)“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根据地方经济特色,坚持新乡学院“立足新乡、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坚持“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性、应用性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打造具有实践能力、服务意识的技术型教学团队,坚持教研科研并重,以创新理念引领团队发展,坚持以优势学科为依托,搭建创新实践平台。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和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动力,在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材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的改革实践。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新乡市是河南第三大城市,是豫北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作为中原城市群城市之一工业实力日渐雄厚。是中原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新乡市的经济逆势而上,制冷、生物与新医药、电池及新型电池材料、特色装备制造、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初具规模,完成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2%;纺织、食品、造纸、建材、能源电力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七大产业集群发展迅猛,拥有高新技术开发区、新乡工业园区、新乡经济开发区、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化学(物理)电源产业园5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和13个省首批产业集聚区,已成为产业聚集的重点区域。新乡地区现有药品生产企业26家,医疗器械、卫生和药用包装材料生产企业30家,其中华兰生物的血液制品行业亚洲第一;华星药业的青霉素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飘安集团、宇安集团的生物型医用卫材、聚乳酸卫材、自毁式注射器、医用导管、无纺布等卫材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50%,是中原城市群的重要医药工业基地。新乡学院作为新乡地区唯一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为新乡及其周边地区医药企业输送合格人才,是我院的首要任务。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主动适应河南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需求,及时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三化”协调发展的经济主战场,结合新乡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学校的支持下,邀请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新乡海滨药业有限公司、新乡市十中及高校教授共同参与,分别成立了化学、化工、制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和审查专业建设的方向和定位。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化学化工类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研,为培养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应用型、管理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已探索并实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校校联合模式”校校合作教育模式,校研合作教育模式。2009年,我院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达成联合培养协议,40名优秀大三学生到以上三所学校插班学习。2010年以来,30名学生与河南科技大学高温材料研究院进行了互访活动。“校企联合模式”2004年开始探索以“合作办班、订单培养、入企办班”为主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历+技能”的高校—培训机构联盟教育模式。同年,与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河南伯马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以“订单培养、委托培养、进企办班”等形式进行合作教育,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几年来,累计培养“订单班”学生500多名,委托培养企业职工400余人,进厂办班招生学员350余名,探索出产学研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国家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我院设立了“化工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为河南省唯一;为学生及企业技术员工进行化学化工行业的技能培训工作,已培训化学检验工、总控工等3600余人。 3)走协同创新之路----院长期注重校企合作与协同共建工作,目前已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签订了《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新乡30余家企业签订《新乡市医药化工技术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在校大力支持下,我市电池协同创新联盟牵头单位--河南省电池研究院院长、新乡市副市长、著名电池材料专家杨书廷教授工作室在我院正式挂牌运营。 正确定位我校的办学方向,了解自身家底,明确横向联系相关的高校与科研机构,纵向联合相关企业,充分利用学院发展的各种资源,着力解决制约校企合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坚持“政校企行四方联动,产学研立体推进”的校企合作方针,面向市场,面向行业,创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与体制,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校企文化互补、校企管理互通的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d9811601f69e3142329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