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文教学方法

时间:2022-12-11 22:16: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古文教学方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不过,有时想想我们曾经用过的一些方法,也蛮有可取之处,把它梳理一下,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点指导意义。

首先,古文学习要加强预习指导,且要让学生动手查字音、查资料,动手圈、点、批、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预习中遇到的作家、作品问题,除参看教材、资料而外,利用网络帮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还可收集一些作家故事,更详细的了解其生平,对于那些名家名篇,这一点很重要。

二导,好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试教学气氛,恰当的切入新旧知识。古文教学导入的方法也很多,如:音乐导入,在学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时候,我就用了《无忧无语文网》提供的本课的背景音乐。此导入以优美舒缓宁静的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安静下来,进入一种宁静悠远的境界,为本节课学习做好情绪上的铺垫。故事导入,很多古文,本身就是很好的人物故事,学新课前,老师或请学生简述一下故事,或截取其中一段,讲述后设置疑问或悬念,往往效果很好。其他如:激情导入,美景或图片导入,实物导入等等。也有我们平时常用的要点导入,就是教师从整体着眼,向学生讲明本科的教学要点,这样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三听,听什么呢?听录音,听范读(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有时可边放背景音乐边听朗读,有时可以单听朗读。太难的古文还可教读,因为初中学生读古文的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拿到一篇难度较大的古文,往往断句都有点问题。但这种方法不宜多用,否则,既让学生被动,还会失去学古文的动力。稍稍容易一点的,让学生自读或学生教读,效果更好些。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依然要求学生动手,标注读音,提出疑问或指出错误。听,也是个积极参与的过程。

四读,前面讲了范读、表演读,这里要说的是学生自读。先试着读,读正确、读通顺;再连贯读,读流畅;再熟读,表演读(或吟诵),还可配上音乐。总之,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边读边指导边总结: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等等,这样才能在读中有所提高,有所感悟。这样以读带学,对学古文很适用,特别是要求背诵的古文,先读个八分熟,在抑扬顿挫中领略古文字的音韵美。

五译,口译、笔译,意译和直译,无论哪种译法,始终贯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的原则。方法也可多样:保留法(专有名词、科技术语、官职、姓名、籍贯等等,一般都需保留),添补法(把省略的成份和意思补上去,把古汉语的单音节词补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省略法(省略有些词的翻译,如绝大多数虚词),引申法(由本义引申出衍生义或比喻义),调换法(有的需对词语顺序进行调整,如倒装句)等等,不一而足。教师对特殊文言现象应点拨到位,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等。

六说,翻译课文需要说,研读课文更需要说,这是加深理解、准确理解必要的步骤。学生初步的理解可以说出来,教师还应设计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以达到探寻文章内容、主题、写法等方面的目的,否则,一篇古文就被零解成了单词,失去了文章韵味。一篇流传至今的美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值得品味玩摩,如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博大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是如何在写景状物中流露和表达的?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这些景物描写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湖心亭看雪》中先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为什么?这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更能激起理性的思考,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七诵,对于文言文来说,诵读必不可少,前面已说了,这里侧重。诵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我这里要说的是我校的一位老教师推崇的吟唱法,她班学生背古文及诗词都特别快速,有时快得惊人,一般都是当堂课就能背,我曾向她请教法宝,开始她还挺羞涩,后来


我一再追问,她才说像唱戏那样拖长了音调唱,开始学生不好意思,后来就习惯了,还尝到了背诵的甜头。她还说,好些时候,她也让学生自己找到合适的歌曲旋律,把新学的诗或文填进去。我也试用了这样的方法,效果还是有的,但总没有她的效果好,大概是因为她更擅长于音乐吧。

八结,小结,对学古文特别重要,每课一得首先要每课一结:每节课的内容小结,有时还有学习方法的小结;每一篇课文的小结(内容、主题、写法);一个单元的小结;古文更需要一段时间对文言词法的小结。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在本单元或本阶段学习中,涉及到了哪些。哪些前面已学过,要回顾。哪些是近段时间刚学的新用法,要重点掌握。对于一些方法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用歌谣、顺口溜等形式归纳出来,便于记忆,便于以后运用。比如,我在教学生八年级七单元古文时,就和学生一起总结了几句顺口溜,还好用。学好古文不深奥,平时积累很重要。比较归纳不可少,回归文本很重要。查缺补漏不可少,反复温习很重要。前后联系不可少,难题多问查资料。

最后,我们还要重视临下课的那一点时间,别忘了给学生留点念想,如:下节课开课时将要抽问的内容,可先告诉他们一点点,先想想;临下课时,来点儿名曲欣赏,跟本课有关的;要么,再播放一遍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要么,表演自己改写的歌谣,等等。留点念想让学生记住古文的,古文的。以上方法,并非每节课都要用到,有些环节可删,可

调换。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适合自己的学生的、适合自己那堂课的,才是好方法。 本人仅做了粗浅的尝试,仅供今后教学参考用,不当之处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913703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