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时间:2022-06-04 01:42: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月下独酌》意象分析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意象是古代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诗歌的含蓄凝练和情景交融源于意象的使用。中国诗歌精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特性也源于意象的使用,她是美的源泉。在我们学习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意象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古诗词中,绘月写酒之作俯拾即是,大多作品是以思乡、怀友为主题的。而李诗却另辟蹊径,以另一角度表现人所鲜知的意象来。

首联: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此联表明饮酒之境——花间,饮酒之情——无相亲,无相亲之故,独酌。诗人面对独盏冷肴并未感觉孤独,第二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笔锋一转,邀月伴影,三人共饮,何等之惬意。然而事难随人愿,第三联直抒诗人之憾: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明蟾不晓达醉趣,孤影无言但随身。依王国维大师《人间词话》思想,此联兼备有我之境及无我之境、写境及造境。就前者而论,以“我”观月,月坐中天,与“我”对饮,无言默默,推杯换盏之间,面无表情。可谓不解饮。而影只随“我”而动,其言行举止只是“我”的临摹再现。此为有我之境的解释。以月、影的角度品味此诗,明月不识醉魂意,单影轻摇随尔斟。明月一轮高悬于天际,俯瞰一切,皆淡薄,哪里有闲情逸致欣赏狂人醉后狂歌?而孤影或可对醉人之心通晓一二,默默陪伴诗人只是形影相慰。此谓无我之境。而写境则是以客观之笔写月、影、“我”在饮酒中客观表现。一无言,一疏狂,一随从。无言者,端坐天际,疏狂者,醉酒当歌,随从者,随人歌舞。而造境则是将月、影人格化,月不胜酒力,婉言谢绝了太白的邀请。影不识酒


趣,麻木地随青莲对饮,同醉。作者面对这一窘境,并未消沉,而是暂伴月将影,行乐当及春。侣明月,友轻影。举樽互敬。痛饮琼浆。此联可作三解,其一:伴随伴月友影,共饮大醉,行乐佳时堪是春。其二:春即青春,举樽自劝千杯醉,此生韶华尚几春。其三:行乐及建功立业,古人皆有学而优择仕的思想。趁韶华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亦太白之愿也。但,事难遂人,太白几如京华,终遭奸佞迫害,终致云游四方。“我歌月徘徊,我舞月零乱”也许便是对此的阐释吧。歌、舞对月、影而言,终为阳春白雪,它们所能做的唯有依天徘徊,随身零乱。这是我想起了李白在京任职文学供奉。李隆基不识太白之志,只是将太白当作御用诗人,终日令太白吟诗作赋,以供消遣,不亦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之意吗?诗人在失望这中回到了现实。“醒时与交欢,醉后各分散”正是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之叹。此时的醉、醒已无法分辨,“世事纷乱醉却醒,壮志难酬醒尤醉。”醒时欲酬大志,故欢颜痛饮与交欢,熟知大业难树,只有一醉解千愁,故人、志、伟业“各分散”。末联,太白诉出人生之真谛:“永结无情游,相期渺云汉”。欲永远相伴,那是虚无缥缈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只是将这种用很托于酒间,寄在诗内。次联阐明了宇宙之永恒,人生之一瞬。诚如东坡《前赤壁赋》中:“叹长江之无限,哀吾生之须臾”。然太白并未似东坡看到世之永恒,未悟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下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太白之叹盖叹相欢之短,痛苦之长。而不知“侣麋鹿,友鱼虾”之乐。故作“永结无情游,相期渺云汉”之叹。

统观此诗,情绪一扬一抑,跌宕起伏,颇有阴阳相生相克之趣。首联欲杨先抑,欲饮酒而苦无知音,此谓抑。第二联以月、影为伴对饮,岂不平添二友乎?然此二友不善酒趣,月不解饮,影随我身,使太白顿生失落。又是一抑。然尔太白并不为此深感孤独,既然与月、影对饮,何不趁此良宵把盏作乐?故,青莲难免与二友行令言诗,面对太白绝世之才,月、影无异隔帘观画,难晓其美,只好一个是徘徊九霄,一个是放浪篁台。太白此时终醒矣,低眉而吟:醒时与交欢,醉后各分散。面对着离合无常,成败转瞬,太白失落了,太白无奈了,太白低迷了,然而,此时的太白又觉醒了。随即仰天长叹:“永结无情游,相期渺云汉。”

当千百年来人们都盛赞李白飘逸、豪放、浪漫的时候,有谁注意到诗人的内心其实是非常地寂寞,非常地苦闷、非常地孤独呀。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

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


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今天,无论男女老少,

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举杯浅酌,都会吟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表他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而这首诗的独特性,早已化入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ed8c70647d27284b7351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