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如泰山成语解释及故事 安如泰山的详细解释:[释义] 安:安稳;泰山:我国著名的高山;在山东省。 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事物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语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正音] 山;不能读作“sān。 [辨形] 泰;不能写作“秦。 [近义] 坚如磐石 岿然不动[反义] 岌岌可危 危在旦夕 不堪一击[用法] 含褒义。 用来形容高大建筑物的坚固不可摧毁;也可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的从容不迫、临危不惧。 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坚如磐石意义相近;都形容事物的牢固、稳固;并都可形容建筑物的坚固、不可摧毁。 但“坚如磐石偏重在“坚;可比喻国家、集团、组织或思想信念的坚强;~偏重“安、“稳;可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的从容态度。 [例句]①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我军阵地~。 ②虽然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新建的大坝却仍然~。 [英译] beassteadyasMountTai安如泰山成语故事: 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 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 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 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 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 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 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 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 刘濞还是不肯回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6f3c1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