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今有别,文言无惧 作者:辜敏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9年第08期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个美丽的智慧宝库,它在整个世界上的光耀程度无庸置疑。我们理应让学生接触、喜爱、学习和利用这个宝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华夏文化的超凡作用。 关键词:历史;细节;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3-0239-01 翻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写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由此可见,教育层面上上下下都有这种共识。问题出来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几乎都以文言文写成,而白话文的兴起才不过百年时间,我们的学生一方面惊叹于文言文之美,另一方面又只能望洋兴叹,不知从何学起。 语文工作者都应认识到这种古今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找到开启宝库大门的钥匙,让他们能自由出入于宝库,这就是我们时刻必须思考的问题。每当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两眼茫然,在课后作业上不知所云,在背诵默写时一塌糊涂时,这种责任感更加强烈。我们应该找到教学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让学生学而不难,学而生趣,学而顺畅,学而有成。 1.让古人们都复活在声光电里 让学生做一个一个的梦,几千年前的古人们都复活了,在梦里与他们交流,告诉他们自己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以及做人的道理,就像两个忘年交,丝毫没有心灵的隔阂。语文课不是梦境,语文不需要催眠,但是不得不提醒每个语文工作者,其实梦境式教育正是要借鉴梦境的力量,让学生忘掉现实距离感,真正置身于课文意境,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近期大量兴起穿古装行古礼的校园活动,这本身就是将学生置身于古人的梦中,让他们穿越,让他们在穿越中找到与古人相遇的兴奋点和存在感。这种活动完全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更多呈现,比如,让学生身着汉服时学习《论语》,教师不厌其烦向学生讲解古人怎么向别人施礼,怎么打招呼,问候语会是哪些,然后让学生们温文尔雅地读《论语》,相互之间以礼相待,给对方指正语言上的错误。教师的总设计就是将语文大化为一场活动,让他们去丰富这场活动的各个细节,设身处地去体会每条名言警句是在什么样的场所以什么样的理由提出的,这样,语文还有什么难事?哪怕基础奇差的学生也会乐在其中,也愿意去分辨“之乎者也”在不同情况的不同用法。并非每个语言课都要这么兴师动众,但教师应该有这种活动化意识。着汉服只是复活古人的方法之一,教师大量运用声光电材料,让学生直观接触古人的活动场景,倾听古人洪亮的声音,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a150d733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