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愁滋味,待到成人万事催,儿时回忆终难见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尝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意思是: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出自(南宋词人的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扩展资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1]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d33fcb84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