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9课 成全一棵树_冀教版

时间:2023-10-04 17:56: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9* 成全一棵树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2.能力目标: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

教学目标

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3.情感目标: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

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理清文章顺序,体会人物情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

教学重点 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体会人物情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快乐、健康地生

教学难点 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刘若英的歌曲《成全》。成全是所有汉语中最具有魅力的一个词语。你有过成全别人或被人成全的经历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成全一棵树》(板书课题:成全一棵树 二、把握内容,理清思路。 1.自读正音,检查指导。

2.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思考。

生:一位母亲在春天里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栽在门前。这时,她那腿有残疾的小儿子请求母亲种下了一棵被丢弃的快要枯萎的小树苗。(起因)经过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树茁壮成长,而母亲也改变了想法,将儿子送到了学校。(经过)许多年过去了,小树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结果) 3.探究线索,理清思路。

《成全一棵树》中,你觉得谁成全了谁?文中的“树”有几层含义? 生: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 母亲成全孩子(暗线) 孩子成全自我。 生:文中的“树”一指那棵树,二指那个孩子。 三、研读课文,探究中心。 1.出示中心话题。

孩子成全了一棵树,母亲成全了孩子,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课文谈感受,交流心得。

1这是一棵差点儿被夺去生存资格,最终高大挺拔的树。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

生:“那树苗是她丢弃的……一些枯萎。”开始时,这棵树苗先天条件不好,无人重视,容易被人丢弃。

生:“可是不久,那棵树苗……也长成一棵树了。”小树的生存愿望很顽强。 生:“小树一天天长大了……赶上了他们。“春去秋来,那棵小树……更挺拔。“许多年之后,那几棵树已经有一抱粗了。”这棵树已彻底摆脱随时被人丢弃的命运,他已是一棵和其他树一样正常,甚至比其他树更高大挺拔的树。


2)这是一个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的孩子。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生:“孩子举着树苗,满眼都是渴求。”这棵树苗和他同病相怜,它既是为树苗争取生存资格,也是为自己表达心声。

生:“孩子高兴极了……比母亲挖的要大、要深。他深知这瘦小甚至枯萎的树苗,如果赶上或超过其它树苗的话,除了主观上的努力外,客观上也需要大地母亲给予更多的爱。

生:“孩子小心翼翼……给他浇水”“孩子经常给小树浇水。“上了学的孩子还总是惦记……水塘和树之间。”这棵先天不足的树需要他更多的照顾,一如先天残疾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孩子既是为小树,也是为自己争取机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自强不息。

生:“孩子背着书包……给他一个绰号:阳光。”虽然先天残疾,但是他依旧那样阳光,那样自信、乐观。

3)这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成全孩子的母亲。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母亲望着孩子……母亲点点头。”母亲懂孩子的心。 生:“这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长成一棵大树。“这年冬天,母亲做了一项重大决定……让这个孩子进学校。”母亲从孩子精心照料小树的行动上看到了孩子那颗自强不息的心,她要给这个孩子机会,就像给那棵小树机会一样。他相信孩子会像小树一样顽强地生长,会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

生:“母亲望着已到中年的儿子……偷偷地喂那棵树哇!母亲当年没有说破秘密,就像当年孩子偷偷地喂那棵树一样,母亲也在偷偷地关爱着孩子。其实,文中的孩子就是小树,母亲成全孩子,就像孩子成全那棵树一样。 四、回顾课文,融情入心。

从小树、孩子、母亲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闪光的品质?或学习了这一课,你领悟到了些什么?

生:我们看到了小树的顽强生存的毅力,看到了孩子的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看到了母亲无私的爱。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组词。

灼( 绰( 轿( 秘( 纳( 怔( 附答案:

灼(灼烧 绰(绰号 轿(轿车 秘(秘密 纳(纳闷 怔(怔住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竟然( 怔住( 惦记( 旺盛( 附答案:

元气( 居然 怔住(愣住 惦记(惦念 旺盛(兴盛 三、文中“一拐一拐”共出现几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是什么? 附答案:

文中“一拐一拐”共出现几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是什么?

答:共出现六次。表面看是对某一细节的描写,实质时一种内涵的挖掘;反复描写能突出孩子的自强精神,表现他的坚定意志。 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0bb3a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