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步骤(教师版)

时间:2022-07-21 16:25:0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1 -

9上(5)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

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 一、相似、全等的关系 全等和相似是平面几何中研究直线形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全等形是相似比为1的特殊相似形,相似形则是全等形的推广.因而学习相似形要随时与全等形作比较、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相似形的讨论又是以全等形的有关定理为基础. 二、相似三角形

(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①;②;③.

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六种图形:

只要能在复杂图形中辨认出上述基本图形,并能根据问题需要舔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出基本图形,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四、三角形相似的证题思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思路:

1)先找两对内角对应相等(对平行线型找平行线),因为这个条件最简单; 2再而先找一对内角对应相等,且看夹角的两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3)若无对应角相等,则只考虑三组对应边是否成比例;

a)已知一对等找另一角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夹边对应成比例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

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夹角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b)己知两边对应成比

找第三边也对应成比例三边对应

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找一个直角斜边、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c)己知一个直找另一角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两边对应成比例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

4

找顶角对应相等判定定理1

d)

找底角对应相等判定定理1

找底和腰对应成比例判定定理3

e)相似形的传递性若1∽△22∽△3,则1∽△3

五、“三点定形法”,即由有关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来确定三角形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看比例式前项和后项所代表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若能,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可以了,这叫做“横定”;若不能,再看每个比的前后两项的两条线段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行了,这叫做“竖定”。

有些学生在寻找条件遇到困难时,往往放弃了基本规律而去乱碰乱撞,乱添辅助线,这样反而使问题复杂化,效果并不好,应当运用基本规律去解决问题。

1、已知:如图,ΔABC,CEAB,BFAC. 求证:AE

AFAC

BA

(判断“横定”还是“竖定”?)

2、如图,CD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BAC 平分线分别交BCCD于点EFAC·AE=AF·AB吗? 说明理由。 分析方法:

1)先将积式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横定”还是“竖定”?) 1 已知:如图,△ABC中,∠ACB=900

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DBC延长线于F

求证:CD2

=DE·DF

分析方法:

1)先将积式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横定”还是“竖定”?)

六、过渡法(或叫代换法)

有些习题无论如何也构造不出相似三角形,这就要考虑灵活地运用过渡,其主要类型有三种,下面分情况说明. 1 等量过渡法(等线段代换法)

遇到三点定形法无法解决欲证的问题时,即如果线段比例式中的四条线段都在图形中的同一条直线上,不能组成三角形,或四条线段虽然组成两个三角形,但这两个三角形并不相似,那就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找到与比例式中某条线段相等的一条线段来代替这条线段,如果没有,可考虑添加简单的辅助线。然后再应用三点定形法确定相似三角形。只要代换得当,问题往往可以得到解决。当然,还要注意最后将代换的线段再代换回来。



1:如图3ABC中,AD平分∠BAC AD的垂直平分线FEBC的延长线于E.求证:DE2BE·CE

分析:





2 等比过渡法(等比代换法)

当用三点定形法不能确定三角形,同时也无等线段代换时,可以考虑用等比代换法,即考虑利用第三组线段的比为比例式搭桥,也就是通过对已知条件或图形的深入分析,找到与求证的结论中某个比相等的比,并进行代换,然后再用三点定形法来确定三角形。

2:如图4,在ABC中,∠BAC=90°ADBCEAC的中点,EDAB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BDF

ACAF






- 2 - 9上(5)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

3、等积过渡法(等积代换法)

思考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用三点定形法确定两个三角形,然后通过三角形相似推出线段成比例;若三点定形法不能确定两个相似三角形,则考虑用等量(线段)代换,或用等比代换,然后再用三点定形法确定相似三角形,若以上三种方法行不通时,则考虑用等积代换法。

3:如图5,在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高,GDC延长线上一点,过BBEAG,垂足为ECD于点F

求证:CD2DF·DG

小结:证明等积式思路口诀:“遇等积,化比例:横找竖找定相似;

不相似,不用急:等线等比来代替。” 同类练习:

1.如图,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ADE=C 求证:(1)△ADE∽△ACB; (2)AD·AB=AE·AC.

1题图)(2题图)



2.如图,△ABC中,点DE在边BC上,且△ADE是等边三角形,BAC=120°

求证: 1)△ADB∽△CEA; 2DE²=BD·CE; (3)AB·AC=AD·BC.

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BA延长线上一点,∠D=ECA.

求证:AD·EC=AC·EB .

(此题为陷阱题,应注意条件中唯一的角相等,考虑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用等线替代思想解决)





4.如图,AD为△ABC中∠BAC的平分线,EFAD的垂直平分线。 求证:FD²=FC·FB (此题四点共线,应积极寻找条件,等线替代,转化为证三角形相似。

5.如图,E是平行四边形的边DA延长线上一点,ECAB于点 G,BD于点F, 求证:FC²=FG·EF.

(此题再次出现四点共线,等线替代无法进行,可以考虑等比替代。)





6.如图,E是正方形ABCD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ECDF,FFMBEDEM.

求证:FM=CF.

(注:等线替代和等比替代的思想不局限于证明等积式,也可应用于线段相等的证明。此题用等比替代可以解决。)

7.如图,△ABC中,AB=AC,D

BC边中点,CEAB,BE分别交ADAC于点FG,连接FC.

求证:(1BF=CF.


- 3 -

9上(5)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

(2)BF²=FG·FE.



(练习题图)





8.如图,∠ABC=90°,AD=DB,DEAB,

求证:DC²=DE·DF.



9.如图,ABCD为直角梯形,ABCD,ABBC,ACBDAD=BD,过EEFABADF. 是说明:(1AF=BE;(2)AF²=AE·EC. 10.△ABC,BAC=90°,ADBC,EAC中点。 求证:AB:AC=DF:AF



11.已知,CERTABC斜边AB上的高,在EC延长线上任取一

P,连接AP,BGAP,垂足为G ,交CE于点D.

试证:CE²=ED·EP.

(注:此题要用到等积替代,将CE²用射影定理替代,再化成比例

式。)

七、证比例式和等积式的方法:

对线段比例式或等积式的证明:常用三点定形法、等线段替换法、中间比过渡法、面积法等.若比例式或等积式所涉及的线段在同一直线上时,应将线段比转移”(必要时需添辅助线)使其分别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来证明. 可用口诀:遇等积,改等比,横看竖看找关系;三点定形用相似,三点共线取平截; 平行线,转比例,等线等比来代替;两端各自找联系,可用射影和园幂.



1 如图5ABC中,ADBE分别是BCAC边上的高,DFABFAC的延长线于HBEG求证:(1)FG / FAFB / FH (2)FDFGFH的比例中项.





1说明:证明线段成比例或等积式,通常是借证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用三点定形法(在比例式中,或横着找三点,或竖着找三点),若不能找到相似三角形,应考虑将比例式变形,找等积式代换,或直接找等比代换



2 如图6ABCD中,EBC上的一点,AEBDF,已知BEEC31

SFBE18,求:(1)BFFD (2)SFDA









2说明:线段BFFD三点共线应用平截比定理.由平行四边形得出两线段平行且相等,再由平截比定理得到对应线段成比例、三角形相似;由比例合比性质转化为所求线段的比;由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3 如图7ABC中,ADBC边上的中线,MAD的中点,CM的延长线交ABN.求:ANAB的值;







3说明:求比例式的值,可直接利用己知的比例关系或是借助己知条件中的平行线,找等比过渡.当已知条件中的比例关系不够用时,还应添作平行线,再找中间比过渡.



4 如图8在矩形ABCD中,ECD的中点,BEAC

ACF,过FFGABAEG.求证:AG 2AF×FC


- 4 -

9上(5)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

4说明:证明线段的等积式,可先转化为比例式,再用等线段替换法,然后利用三点定形法确定要证明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5 如图在ABC中,DBC边的中点,ADACDEBC,交AB于点EECAD于点F(1)求证:ABCFCD(2)SFCD5BC10,求DE的长.



5说明: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由平行线推出或相似三角

形的判定定理得两个三角形相似.再由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

相似比的平方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得到线段的长. 6 如图10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E过点DDMFCAB于点M(1)SAEFS四边形MDEF23,求AEED (2)求证:AE×FB2AF×ED



6说明:由平行线推出两个三角形相似,再由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得到两线段的比.注意平截比定理的应用.



7 己知如图11在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CD边的中点,Q在线段BC上,BQ为何值时,ADPQCP相似?

7说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必须注意其顶点的对应关系.然后再确定顶点P所在的位置.本题是开放性题型,有多个位置,应注意计算,严防漏解.

8 己知如图12在梯形ABCD中,ADBC,∠A900AB7AD2BC3.试在边AB上确定点P的位置,使得

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8说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必须注意其顶点的对应关系.然

后再确定顶点P所在的位置.本题有多个位置,应注意计算,严防漏解.

11.如图,已知△ABC中,AB=ACADBC边上的中线,CFBABFADP点,交ACE点。 BP2

A =PE·PF



E F B D M C





11分析:因为BPPEPF三条线段共线,找不到两个三角形,

所以必须考虑等线段代换等其他方法,因为C

AB=ACDBC点,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ADBC的垂直平分线,如果我们

连结PC,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PB=PC,只需证明△PEC∽△PCF,问题就能解决了。 D 12.如图,已知:在△E ABC中,∠BAC=900ADBCEAC的中点,EDAB的延长线于F A F M B



12分析:比例式左边ABAC在△ABC中,右边DFAF在△ADF中,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通过证明两套三角形分别相似证得结论。A 因此本题需经过中间比进行代换。

D



八、确定证明的切入点几何证明题的证明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已知”入手,通过推理论证,得出“求证”;第二,P

从“求证”入手,通过分析,不断寻求“证据”的支撑,一直追溯回到“已知”;第三,从“已知”及“求证”两方面入手,通过分析找到中间“桥梁”,使之成为清晰的思维过程。B 11

Q C



A D

P1


- 5 -





9上(5)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556a1854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