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汇总

时间:2022-10-08 01:59: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原理一: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同时地球的磁场也相对平衡,因此蛋的站立性最好。

原理二:蛋壳上有许多高0.03毫米左右的突起,三个突起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果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就可以实现“竖蛋”了。

2、中国有三大鬼节:清明、中元、寒衣。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 清明节编辑

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1] 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 中元节编辑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府之门,也是地府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本意是解放倒悬,来自目连救母的故事。 寒衣节编辑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初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一伏饺子·二伏面(面条),三伏烙饼摊鸡蛋。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3个庚日为初伏,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中秋节和春节、元宵节一起被认为是我国三大灯节。 1 2

冬至饺子夏至面’

数九: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

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自冬至起,三四九刚好在二十四节气的大寒附近。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zǐshí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chǒushí

yínshí




mǎoshí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

05时至07时)

chénshí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sìshíyúzhōng



,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wǔshí



wèishírìdié



,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shēnshíbǔshí



,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yǒushí

xūshí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hàishí

】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

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36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e6362cd5bbfd0a78567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