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观书有感》 一、品读名句 初识作者。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句名言,咱们来读一读。 2、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朱熹)【板书,强调“熹”的写法】 3、这就是朱熹,【课件出示简介】指名读。 4、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这里的观书就是(读书)的意思,观书有感,就是读书而生发的感想。 二、通读,读正确、读出节奏 同学们,吟诵古诗有三种境界,看看大屏幕。 第一种境界:字正腔圆 本诗作者朱熹说过:“凡读书,需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谁能口齿清楚、准确地读? 第二种境界:读出节奏 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能读出七言绝句的节奏? 第三种境界:读出韵味 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在于读出诗的韵味。理解了古诗我们就能很好地读出诗的韵味了。 三、概括,找出“诗眼” (1)加上预习读的,(大屏幕)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了很多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到现在,你知道在这首诗里作者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象?(半亩方塘)。(板书:方塘) (2)这是一个怎样的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板书:(清) 四、理解,读出画面 1.浏览全诗,看看方塘的“清”体现在哪一句诗里呢?(出示课件: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a这句诗中的“鉴”是什么意思呢?半亩方塘和镜子有什么关系?(大屏幕)半亩方塘像镜子一样,说明了方塘(清澈)。 b水的清澈明净还表现在哪?对,像镜子一样的池塘倒映出什么呢?(天光云影)天光云影(共徘徊),徘徊原来是指(看老师的动作,像我这样来回慢步走叫徘徊),在这里是指什么在来回移动? c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 d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总是让人非常喜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来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e同学们,虽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观,却很能够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爽、明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会读得更好,再1 指名读——女生齐读——一起美美地背一背这两句】 2、品读三四句。 过渡: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翻译一下,他有什么疑问? a问谁哪得清如许?(哪个字的意思是方塘? B问方塘什么?哪个词是说水如此清澈?我也想问,什么原因呢?(为有源头活水来。)那我也来学学诗人问问你们,小池塘呀小池塘,你为什么这么清澈?—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这里的“为”是什么意思?因为(【板:源头活水】)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 C你的源头可能是(远处高山上的一道瀑布),也可能是( ) 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d如果没有活水涌来,方塘会怎样?(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3、小结:同学们,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 4、(大屏幕)让我们一起配乐读诗,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 五、质疑,明白诗理 1.质疑 同学们,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光学习不去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如果把诗句的意思和题目联系起来思考思考,你一定会发现什么的,发现了什么? 我们刚才一直在欣赏诗中描绘的方塘美景呀!这诗中可一个“书”字也没有,怎么能叫“观书有感”呢? 2.悟理 写方塘与读书有关吗?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课件出示: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 。 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__________。 3、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而像这样的诗叫“哲理诗”。【板书:哲理诗】难怪人们这样评价朱熹(大屏幕出示)。今天他就把他的读书感受蕴藏在这小小方塘之中。(点击) 4、朱夫子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你们明白了吗?那我想问问朱夫子:朱夫子啊,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而你为什么这么有学问呀?那我如果想变得(大屏幕),原来人想变得(板书:心智明 )就要(板书:读书汲取知识) 六、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1、这首诗中富有哲理的这句“问去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已成为2 千古名句,被人们传诵、被人们应用。 出示片段1:朱雪琦的文章写得好,小记者采访她,请她谈谈诀窍。她笑了笑,指了指身后的书柜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流传千年,如今也有了更多的意思。出示片段2 2、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两句饱含哲理的诗。读—— 浙江慈溪市海茂电子有限公司仍然凭着这两句诗发展地蓬蓬勃勃,读—— 在我们大家的心里也一定深深烙上了这两句让我们思考一生的诗,读—— 3、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板书(景 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背背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这就叫读出韵味。) 4、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 5、其实我们接触过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回忆吗? 七、结语 同学们,古诗,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不计其数的诗人都以一支细腻的笔,在文坛尽领风骚几百年。爱国诗豪情满怀,思乡诗愁绪万千,山水诗静谧悠闲、送别诗依依不舍„„在这繁花似锦的炫目中,哲理诗以它的平淡、冷静成为那独秀的一枝,就让我们学习它、运用它、热爱它。 下课! 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哲理诗) 朱熹 方塘清 源头活水 景 心智明 读书汲取知识 理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eec11926fff705cd170a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