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看花灯下一句,幼儿园正月十五,灯笼谜语

时间:2022-03-25 08:49: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正月十五看花灯下一句,幼儿园正月十五,灯笼谜语

正月十五赶庙会——随大流。

正月十五看花灯——走着瞧。

正月十五卖元宵——抱成团。

正月十五贴春联——晚了半月了。

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月。

正月十五云遮月——不露脸。

正月十五打牙祭——一年一回。

正月十五的龙灯——任人耍;由人玩耍。

正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正月十五的走马灯——反复无常。

正月十五放烟火——好景不长。




扩展资料:

歇后语的由来: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04f12864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