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与人之间的追问》有感

时间:2022-12-29 23:33: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观《人与人之间的追问》有感

在观看完王岩老师的《人与人之间的追问》讲解后,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王岩老师主要讲了三个问题,分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中国哲学对人的存在的探讨和当代社会发展与人之生存困惑。

我十分感兴趣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从“天人关系”“群己关系”“身心关系”三方面研究人生的意义。古人常说的“天命”“天理”“天意”等都描述的是天人关系,孔子说的“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程颢、程颐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认识天人关系的一种代表。

说道中国古代文化对群己关系的研究我不得不想到西方对个人与群体关系的看法。西方强调的个人主义是泯灭整体的个人主义,是原子式的个人主义。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将个人置于群体之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强调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强调的是一种“宗法血缘”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家国一体、泯灭个人的原则实质上是为“宗法血缘”关系服务的。重视群体中的个人儿并非孤立地对人的认识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研究的特点,在本质上与西方的原子式个人主义有着明显的区别。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同时也带来了困惑。如何处理好新时期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式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需要梳理好当代价值诉求和中国古代价值诉求之间的关系。西方的个人主义是泯灭整体的个人主义,中国传统群体关系式泯灭个人的整体,宗法上的整体,个人在整体面前一无所有。所以,我们要将两者相联系,吸取精华,摈弃糟粕,我们要运用哲学中“扬弃”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探索出“新型集体主义”,更好的为市场经济的繁荣服务。

讲到我们当今的市场经济,我又想起了王岩老师最后提到的问题,当代社会发展与人之生存困惑。的确,如今的社会发展的真是太快了。在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的规划后,我们国家发展迅猛,但同时问题重重。工业化社会与后工业化社会对人的异化、意识形态功能对人的异化和大众文化顺众性对人的异化、科学技术的双刃性等都是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就说科学技术的双刃性在今天已经是一个被大众很关注的问题了,科学技术一方面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在影响我们的自然环境,我们不应只看到利而忽视弊,如何在享受利的同时减小弊带来的影响才是当代的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52370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