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学校中的社会性别偏差问题与性别意识教育

时间:2022-12-18 07:20: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高等学校中的社会性别偏差问题与性别意识教育

由于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在社会领域男女两性存在一定的性别偏差问题,导致性别不平等现象十分严重。为了对高等教育中性别偏差进行研究,章就目前高等学校当中存在的社会性别偏差问题进行综述,并以此为根基,开展了高等学校性别意识教育的方案设计,希望通过高等教育实现社会性别平等。



标签:高等教育;社会性别偏差;性别意识教育;性别平等

一、高等学校中社会性别偏差问题

1.入学偏差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在现阶段,高校招生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别偏差问题也逐渐明显。在相关的统计数据当中,外语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和护理专业院校都表现出男女学生比例存在严重偏差的现象。在这类院校中,女生比例居多,反映出了一种假平等的特征。部分女生之所以选择这类院校和专业,更多时候是由于家庭观念、传统理念以及社会习惯的影响。大部分人对于女性的定位已经有了固化的现象,从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刻板认知,导致存在入学条件上的性别偏差。



2.教育过程不平等

教育过程中,学科设置存在性别隔离的现象也不容忽视。在数据调查当中,数学校存在学科分化和性别分流的特点。教育社会服务类专业为例,由于受到传统社会男性中心的影响,这部分专业成为女生的首要专业选择,而在水文地质、测量工程等专业当中,男生比重超过90%。由此可见,社会存在的性别价值观和性别角色观直接影响了女生和男生的学科选择。



3.教育结果不平等

教育结果层面,结合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女大学生的就业比例相较于男大学生为低,同时就业层次也较低。在某省的2013年度就业情况调查当中,女生就业率低于该省份历年平均就业率,同时,女生就業质量也相对较弱。以同等学历作为对比,在2013年,该省女研究生毕业生人数为1.03万人,男研究生毕业人数9100余人,而就业率的统计中,女生就业率为60.38%,男生就业率为69.72%,可见,在社会就业环境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



二、高等学校中性别意识教育开展方法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避免社会性别偏差,实现性别平等,笔者认为,在高等学校中需要通过性别意识教育来完成学生的性别意识培养。






1.建立性别意识的德育

在目前的高校学生中,数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性别意识,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性别意识,就应当在高等教育的教学环境中优先树立全新的、先进的性别理念,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渗透作用使社会性的性别歧视得到改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高等教育从业者可以采用均衡化发展的德育来帮助女大学生建立先进的性别价值观。女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提升自身素质,并形成平等健康的理念。与此同时,高校教育还需要将德育的性别意识教育与综合素教育相结合,将学时、学分的考核制度纳入课程管理当中。



2.构建社会性别意识通识教育

在女性学科之外,高等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门的性别通识类课程,通过专业选修的方式来建立模块化的教学制度。例如,可以开设专门的社会性别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识教育课,利用3学时、2学分的方式进行培养。在课程当中,教育者应当将课程体系与学生的专业课体系进行渗透和结合,并形成科学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性别意识。



3.实施社会性别意识的教师教育

为了能够实现专业的性别意识教育队伍,高等教育阶段,还需要开展针对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在高校教师体系当中,高校的教育从业者可以进行有制度、有系统、有规划的培育,并依照国家的教育行政管理规定,将社会性别意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教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使教师拥有指导性别意识教育的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历史遗留问题的性别偏差,是人类原始文明的固化概念,本质上不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的指导思想和认知内容。因此,高等教育领域,育者应当深刻分析研究社会性别偏差问题,并通过开展积极的教育改革,来培养具有高度精神文化素质和科学修养的合格学生,实现先进价值理念的社会渗透,完成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使社会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叶.论高等学校实施性别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可能性[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6553-57.



[2] .社会性别教育纳入高校教育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5fa45fdf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