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位”的人 是否懂“品味”?

时间:2024-01-20 21:26: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品位”的人 是否懂“品味”?

教学参考 0610 0637



有“品位”的人 是否懂“品味”?

在中国大陆报刊上经常看到一个名词“品位”。

例如,各报副刊昨天推出的西洋情人节特辑,会指引读者要如何消费,才能向心爱的伴侣彰显自己的“文化品位”。有篇文章谈葡萄酒不可或缺,点出“情人节里,有葡萄酒在手,跟心爱的人一起品位生活的馥郁”。

平时,在推销房地产和汽车的商业特辑里,“品位”的见报率尤其高,象征身份和地位。

“品位”与水平(或水准)、形象,有兄弟般的血亲关系

例如,一些城市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一年的成绩,写道:“建设城市重大功能项目58个,开发现代居民新区13个,城市品位整体提升”;或宣示“要着力塑造城市个性,彰显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争创国家文明、卫生、园林城市。

“品位”似乎与美感有关。谈家居布置的文章写道:“家具要有统一的艺术风格和整体韵味,最好成套定制或尽量挑选颜色、式样格调较为一致,加上人文融合,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的品位。”

对这个名词或动词,我一度相当困惑,因为不单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文老师没教过,在台湾和香港工作期间,也不记得有看到当地媒体使用,一直以为是“品味”的错别字。

但文字是人类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即便是台湾2300万人、香港700人、澳门43万人以及新马近1000万华人加起来,也没法跟中国大陆13亿人口相比。对大陆社会这一常用名词,值得好好研究。

先翻阅香港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的《辞源》,里面指出“品味”一词最早出自《礼记》,指食物的种类与滋味。但没收录“品位”。2005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辞典》(第五版),则收录了这两个音义相近的名词。

其中,“品位”是一种名词,一指官吏的品级或官阶;二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含量的百分率,百分率愈大,品位愈高;三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例如“他的谈吐很有品位”、“节目的艺术品位较高”。


而“品味”作为名词,是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以及格调和趣味;作为动词,则是指尝试滋味、仔细体会、玩味。

现在明白两者的差异,先前让我困惑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有媒体把“品位”当动词来用。

如果用“品位”和“品味”,横看上周被中国媒体爆炒得沸沸扬扬的“国奥球员打架”事件,也许会更加深刻。

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良好成绩的中国男子奥林匹克足球队,前往欧洲拉练,三度与英法球会的预备队发生打架风波。肇事的8名球员被连夜召回国内,主力前锋郜林还被开除出队。

许多媒体批评,中国男足“品位”(水平)本就不高,国奥队员不珍惜向欧洲高水平球员切磋球技的良机,反屡次与对手打架,真是跑到国外去丢人。 有“品位”的中国足协官员除了向球迷道歉外,还勒令国奥队今后面对挑衅,要“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有人认为,中国球员分不清蓄意伤人和合理冲撞铲球的差别,“品味”不到欧洲足球对事不对人的足球文化精髓。 也有人分析,部分国奥球员在国内职业联赛都是年薪超过百万元人民币的大牌球星,在地产商和汽车商眼中都算有“品味”的名人。平时已被媒体宠坏,到国外比赛一被对手合理冲撞,容易恼羞成怒。

还是国奥队的外籍主教练杜伊说得好,无论对手如何恶意挑衅,国奥球员都不应轻易动手,毕竟他们的球衣胸前有国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a831453169a4517623a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