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击、口 一、 毒品 : 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 使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依耐性、危害性、非法性) 。 二、毒品类型: 传统:海洛因、鸦片、大麻、可卡因。 新型:K粉、麻古、冰毒(纯度高,上瘾容易,危害大)、摇头丸、致幻剂。 三、 吸毒方式: 注射、吸食。 四、 吸毒场所: KTV宾馆、出租屋、酒吧。 五、 吸贩毒人员: 社会闲杂人员、学生、白领、公务人员。 六、 吸毒危害: 1、导致心理和行为问题:出现紧张、焦虑、抑郁、躁狂、冲动、退缩、自 我隔离、逃避困难、现实等心理问题,以及撒谎、欺骗、偷盗、卖淫、抢劫等偏 常和违法犯罪行为。 2 、引起躯体疾病:经血液传播、性传播疾病,感染性疾病,循环性疾病, 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内分泌, ..... 3、影响家庭和社会功能。 4、 损害职业功能。 5、 诱发和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偷盗、抢劫、诈骗、卖淫。 七、 吸毒特点: 1、 渴求感(心瘾) 2、 耐受性 3、戒断症状: (体瘾)血压升高,体温升高,鸡皮疙瘩,瞳孔放大,流涕, 震颤,腹泻,呕吐,失眠,恶心,骨头疼痛,食欲差,乏力,发冷发热( 6-8 小 时为一间隔)。 4 、目的性求药行为:乞求,同情,信誓旦旦,发誓赌咒,作死状,佯装自 伤自残来获取毒资毒品。 5、心理行为改变: 想之所想, 急之所急, 做之所做, 活之所活, 死之所死。 6 、家庭、社会功能改变:矛盾激发,角色换位,暴力,分居,经济困难, 社会活动减少,范围缩小,行为退缩,自我隔离。 7、职业功能改变。 8、违法犯罪。 八、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吸毒? 青年和青壮年是身理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很容易药物滥用和成瘾。 青少年对毒品神秘性的好奇,对毒品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法制观念淡薄, 认 识能力低下,明辨是非能力差, 使之产生一种不亲身体验就不快的强烈欲望。 毒 贩教唆占 1%,青少年吸毒主要原因是好奇,结伴寻找刺激、叛逆、受骗等。 青少年往往抱着“看看毒品究竟是什么东西,有多大作用” ,“试一试”,“尝 一尝新鲜”,“不信它有那么神”等好奇态度,轻率地沾染上毒品,并且在朋友圈 里迅速发展同类人结伴吸食, 所以很多年轻人都是在朋友聚会时聚众吸毒, 也有 吸毒上瘾的人,结成固定的圈子,一块吸毒。尤其对心理还未成熟的青少年,这 种伙伴影响的力量可能会远远超过老师。 九、怎么办: 青少年正处在好奇、逆反、否定“权威”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的时期,一旦 有机会接触到毒品就有可能因好奇或被引诱而去尝试。 因此,使青少年远离毒品 和防止因好奇尝试毒品是预防吸毒最为重要的策略和方法。 对青少年进行远离毒品教育应根据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 其主要 内容应该包括: 1、 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定位。 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定位, 可防止青少年走向社会边缘状态和滑入亚文 化群体。 人人都是普通人, 普通人做普通事, 教育青少年按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和 普通人的人生观要求自己,做一个正常的普通人,而不是鼓励“标新立异” 、追 求“享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这样做可导致青少年对自己及他人的不负责任 的行为,使他们逐渐脱离主流社会而滑入非主流的亚文化群体。研究显示,在这 样的亚文化群体中,吸毒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换句话说, 这样的群体是离毒品最 近也最容易导致吸毒的易感群体。 因此,远离毒品教育不是简单的强调 “不吸毒” 教育,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进行主流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做正常人教育, 这样 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远离毒品。 2、 真实和客观的药物滥用科普教育,可改变青少年对毒品的片面认识,正确对 待“好奇心”。 毫无疑问,“好奇心”是青少年的普遍特点,膽更应看到的是, “好奇心”的 背后是青少年强烈的“求知欲” 。我们应该针对这种求知欲进行真实和客观的药 物滥用科普教育, 如毒品的实质是什么,毒品的作用是什么,毒品对人体的影响 和损害是什么,毒品对使用者的个人功能、职业 功能、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的 危害是什么,等等。通过真实客观的科普知识,让青少年了解真实的毒品本质, 改变他们对毒品及其作用的片面认知,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才能消除对毒品的好 奇心,学会自己作出判断和选择,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在对青少年进行远离毒 品教育中, 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和避免说教式的教育、 恐吓性的宣传和惩罚式的做 法,越是对他们隐瞒真实,他们就越是好奇,而越是好奇就距离毒品越近,就越 容易受到毒品影 响和去尝试毒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c44c3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