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非遗会展对非遗保护与传播的作用与影响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议非遗会展对非遗保护与传播的作用与影响 作者:吴垠 来源:《企业文化》2019年第30期 摘要:目前,我国的文化发展十分迅速,对于非物质文化采取了多种的保护措施,在非遗的展示方面除了各地建立了很多非遗博物馆、展览馆等固定的展陈以外,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了全国性的乃至国际性的或地方区域性的各种规模的非遗展览会或博览会。 关键词:非遗保护;会展;特点;作用与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在当代中国,已由单一行业行为演进为多领域广泛参与的社会事项。其一,“非遗热”持续升温,非遗的内涵及价值在各类大众传播实践中得到愈加广泛的传递,传播促传承的效应已经显现;其二,蓬勃发展的文化消费市场及制造業、服务业等各行业“产业文化化”趋势,为非遗资源提供了宽泛而多元的传播载体与场景,在生活日用与艺术欣赏之间开辟了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其三,社交媒体已由人际沟通工具升级为文化传播的主流渠道,基于网络社交的“圈层文化”在年轻人中逐渐成为传统熟人社会的替代形态,因而基于网络媒介环境开展的非遗普及传播往往覆盖面更广。研究非遗在当代中国的各类传播实践及其效果,有助于了解当代人对非遗的真实认知与切实需求,应作为非遗保护方向确立的重要参考。 一、非遗会展的展陈内容分析 我国非遗临展中占主要部分的非遗博览会,主要以各地有代表性的传统美术类和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展示为主,个别非遗展览会辅以表演类项目(传统戏曲、曲艺、传统舞蹈、传统音乐等)展演,展示项目都是政府邀请的各地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非遗项目,博览会活动中非遗产品的交易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论坛也是非遗博览会的重要内容。以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非遗博览会为例,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以“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为主题,所展项目多为全国省级以上的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以及传统中医药类项目为主,展销一体化,博览会活动中穿插有非遗产品交易签约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层论坛。此后每届非遗博览会都离不开这几项内容,近两次非遗博览会更是增加了“非遗学术成果展”“传统手工艺项目比赛”“手工艺现场体验”“非遗校园行、社区行”等内容,充实了非遗博览会的内容,使非遗博览会更加丰满和立体化。这种大型的非遗会展在设立一个主会场的同时,还会设有几个分会场,用于相关非遗项目的错位展示,以起到分流参观人数的作用。 二、非遗会展对非遗保护与传播的作用与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三维虚拟展厅模块 该模块是一个虚拟框架,以虚拟博物馆三维展厅为载体,主要使用计算机三维3dsmax中的多边形建模技术和UV纹理坐标展开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展馆的可视化。观众可以通过键盘或鼠标控制实现在虚拟展馆中的“行走”,观赏各种实物藏品,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获取展品的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信息。观众项目运用的主要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有:第三人称角色控制、展馆虚拟地图的制作技术、展品平面的点击交互、展品介绍信息(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的获取、视音频的播放控制、基于NGUI的界面设计等。展品平面的交互制作是整个三维虚拟博物馆成果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决定了项目成果的通用性。当观众点击打开虚拟展厅中的任意一个展品时,必须弹出相应的GUI界面,并载入相应的展品资料,包括图像和文字,观众还可以在GUI界面上选择打开音频或视频资料,以及能够简单控制视频及音频的播放、停顿等。运用游戏引擎交互技术,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 (二)非遗会展为传承人提供展示技艺及学习经验的舞台 非遗会展不光为观众提供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窗口,也为传承人提供了展示技艺及学习经验的平台。非遗项目分散在各地,非遗传承人也分散在各地,平时很少有机会进行技艺上的切磋,而非遗会展则打破了这一局限。人们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人类行为活动的范畴,它的价值、表现和传承都是动态的过程,所以近年来的展览会在展陈的时候都体现了“活态”原则——有传承人在现场进行操作和展示,使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和学习。这样的活态展陈,比枯燥的展板展示和单一的实物展陈要生动和充分的多。并且有些非博会现场还组织有同类别非遗项目的比赛环节,比如2018年9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就有比赛板块,现场有剪纸比赛、刺绣比赛等,通过这种形式,在集中展示传承人高超技艺的同时,可以激励传承人互相学习经验,取长补短,创新创造,进一步提高了手工技艺。 (三)拓展非遗资源的知名度 实践证明,大量非遗资源的消失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对它的知名度不足导致的。对于任何一种非遗资源的产生都是由于当时的人在特定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下形成的一种资源。因此要想更好的保证这些非遗资源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前提条件必须是应在保留特殊的社会背景环境之下才能够让其实现。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将各种社会资源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时期社会背景的变化不利于这些非遗产品的继续发展,而当更多的群众在否认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后,他们渐渐对于这些非遗的重视程度也就逐渐降低。相反,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现代生活下的各类产品的使用,这些原因导致最终人们对于非遗的遗忘。鉴于此,要想更好的提升非遗产品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提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通过多种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及特殊性,并引导人们近距离接触这些非物质遗产。只有当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去传播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围绕这一资源开展相关的开发。一般来说拓展非遗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网络资源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当我们将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想要传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网络信息的方式融入到网络之中,并通过特殊的手段传播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的拓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当地政府应大力发展网络建设,努力将自己地区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工并包装后通过网络的方式传送给市民,让其通过了解体验的方式,感受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以后,才能更好的促进其有效的发展。 (四)统一管理,合作共享 要进一步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协调,也要进一步加强地区内各部门的统筹管理。要针对目前地方各部门之间各自独立、沟通不畅等问题,进行系统地整合。这便要求政府开展工作客观上应遵循非遗的分布特征,适当实行跨地区、跨省的合作,充分利用地方各文化部门的长处和优势,联合起来,互相辅助,发挥地区带动效应和整合优势,并从文化建设的大局着眼,构建一个最完备和统一的非遗数据系统。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非遗的科研机构等部门各有所长,这就需要一个主管部门牵头,打破文化机构之间的界限和隔膜,从而构建起相应的非遗数字化保护平台,更加全面地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同时还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工作重复等问题,提高办事效率,促进“非遗”保护工作质量的提升和优化。 三、结语 非遗会展是我国现阶段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保护的重要实践,它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作品、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高超技艺以及促进非遗产品的交易和生产性保护等方面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充分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展示的内容上主要以非遗门类中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及传统中药炮制类等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在展示的形式上也越来越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完整性特点,越来越注重布展的形式美。 参考文献: [1]丁岩.吹响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的时代号角[N].中国文化报,2013 (12). [2]钟蕾,周鹏.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遗数字化保护探析[J].包装工程,2015 (0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edb93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