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盛唐诗学中“风骨”概念的演进

时间:2023-01-07 15:19: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初盛唐诗学中风骨概念的演进

风骨概念是唐代文学研究者们普遍认可的诗歌分析标准,意指一首好的诗歌结构齐整、意象生动,句与句之间相得益彰,融巧思与境界有机结合,充分表现出作者运筹帷幄的思想精神,文词拙朴、句式熟练,充满审美力量。

一、初唐兴起

初唐时期,风骨概念受到鲜明的划分,当时把唐代风骨概念分裂成许多小细分,归纳为清韵兴文婉辞工技意会平仄等各种技巧。这一时期更注重诗歌的审美美学意象,通过熟练地运用押韵、平仄、婉辞等技巧,创作出富有审美力量的诗歌。

二、盛唐衰落

盛唐时期,风骨概念更加深入,出现了某种层次的细分,赋予了它更加具体的内涵。古人称长平为言细工巧,具体来讲就是通过一定规律的句式构成,使诗句蕴藉深刻、细腻精巧,描绘出丰满精致的审美形象。盛唐的诗人们以言细来标准来衡量审美质量,考查的重点更多地是巧妙的言辞,而不仅仅是诗体的押韵、平仄等。

三、晚唐重视内在

晚唐风骨概念的发展受到了魏晋理学的影响,从诗歌本身的精神力量和内在价值更加重视诗歌中神韵的存在,一首好的诗歌不仅需要准确灵敏地运用押韵、平仄等技巧,还要如有生命一般,把它和其他文体元素相互融合,融入文本之中,使之久久流传。




四、宋代将风骨概念发挥到极致

宋代风骨概念的发展被提升到了一种审美精神层面,诗歌不仅要文严旨深、言细切善,还要把情感折射到具体的画面之中,使其更加细致而有深度。古人以应诗共神应物而发思等观点定义了一首好的诗歌,它会引发丰富的想象力,把情感融入精致的诗句之中,使其充满张力。

总之,从初唐到宋代,风骨概念发生了显著的演进,无论是唐代文学本身,还是后世对唐文艺精神的追崇,它都是一种精湛的艺术形式,能够将诗句中的情感晶莹剔透地表达出来,把作者的思想精神展现给读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e37903098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