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的诗意 :辛弃疾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 1、西江月:词牌名 2、夜行黄沙道中:词名 3、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4、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5、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6、见:通假字"见"通"现",发现,出现,显现。 :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 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 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1 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阙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的路径尽管很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5c2fe8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