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为何下笔“小有”神

时间:2023-01-18 17:08: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读书破万卷,为何下笔小有



读书破万卷,为何下笔小有 宋运来

在一次作文教学研讨活动中,有老师抛出话题:我的学生读了很多书,为何作文不见好?

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现象,、学生广泛阅读后,作文往往没有我们期望的那样好起来。这是怎么回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话难道错了?

学者袁逸考证,古代一卷约12000字,相当于今天的五六页杂《博览群书》20XX年第4期)。孩子读了几十本、上百本书,下笔依然木有神,不是古人的话错了,而是学生书没有读。学生读书往往追逐情节,一路小跑,路上好的风景没有驻足观赏,书读完了,该记住的东西也大多忘了。俗话说,读书要三到口到、眼到、


心到。我以为还要在三到基础上再加一个手到,把书中的佳词妙语、结构表达、情节形象等留下来。

手到,就是动手标注段落、翻查字典、抄录好词佳句、作批注、记心得等。关于手到,胡适先生说过:吸收进来的知识思想,无论是看书看来的,或者听讲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们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没有动手不勤快而能读书的,没有手不到而能成学者的。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也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学生为什么没有动手的意识与能力?我们不是用四分之三以上的时间教阅读吗?我们的阅读教学,大多是在教学生理解一篇篇课文大意上下工夫,而学生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却遗失了。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说:课堂教学中大量时间花费在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思想情感的感悟方面,这样的语文课上和不上当然就没有什么区别。多读并不必然地通向会写,其中有一个中转站,这就是。虽有多读而没有悟,最终便与会写无缘。一句话,我们从没真正教过学生如何阅读,学生阅读量再大也收效不明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7d6be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