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寻找小糖人》的叙事结构分析 14130336 广编晏舒曼 《寻找小糖人》是瑞典导演是瑞典导演Malik Bendjelloul的作品,讲述了美国底特律民谣唱作人Rodriguez的传奇故事。20世纪70年代初,罗德里格斯在发行了两张反响一般的专辑之后便在流行乐坛消失匿迹,但在千里之外的南非倍受欢迎。在两个南非歌迷长达数年不懈地寻找后,Rodriguez于20年后来到南非举办演唱会。 对于观众而言,影片一共回答了两个问题,前半段介绍“小糖人”是谁,后半段则还原了当时跨越数年的寻找历程,讲述一个在美国反响一般的民谣歌手,却在对外封闭的南非大放异彩,甚至成为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慰借的传奇故事。这是影片的内部结构,“小糖人”是谁,他作为民谣唱作人的生活,退出乐坛以后的生活,在南非他的受欢迎程度,人们热爱他的音乐,却对他本人一无所知。一个被死亡谣言包裹的乐手,被歌迷寻找,空降到地球另一端的国家,开演唱会。而他本人在两种判若云泥的生活中,始终安之若素。 影片采用了线性叙事的方式,多条线索并行,同时用Rodriguez的音乐衔接,消解时空转换时的跳跃感。1.以歌曲《Sugar man》切入,引出外号“Sugar”的唱片行老板,也是寻找Rodriguez的关键人物。2.专辑制作人的讲述评价Rodriguez的专业程度,以及对专辑不能在美国热销的困惑3.Suger和南非的一些音乐人回忆当年专辑流传入南非的盛况,以Rodriguez的音乐,展开了激烈的反种族隔离运动4.在美国,Rodriguez退出乐坛,做一些体力活养家5.Rodriguez的专辑在南非发行,“Sugar”“小糖人”6.音乐记者和Sugar的努力寻找,几乎放弃时发现歌词里的线索7.网站上Rodriguez的女儿Eva的留言——找到“小糖人”8.和Rodriguez的通话,从家人和同事的角度展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退出乐坛后的生活9.演唱会的邀约,导向结局:人们找到了“小糖人”,而他正如同他的歌一样,贴近大地,平静面对生活的一切,沉默行走,从未停歇。 线形结构可以使复杂的叙事变得条理清晰、紊而不乱。但并非所有的题材都具有中心线,采访的介入是使影片叙事更为流畅清晰的重要手段,采访作为结构方式,是创作者结构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 采访作为结构因素,有两个层面的作用。第一、采访的同期声作为转场因素,起连接画面的作用。影片中有多次运用,诸如在专辑制作人谈到《Cause》时,说他感到悲伤,歌词就像是一个预言,Rodriguez“在圣诞节的两周丢掉了工作”,而做完这张专辑后,Rodriguez和唱片公司解约。又诸如Rodriguez的音乐在南非成为反种族隔离运动的年轻人的圣歌,画面则切到70年代中期的南非生活。 第二、采访作为贯穿全片的线索。创作者往往在采访之初,就对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设计,以保证能采访到它需要的内容。影片以采访贯穿全文,代替了冗余的旁白,所有的信息都是由影片中的人物所提供,歌迷,乐评人,专辑制作人,唱片公司老板,音乐记者,酒吧酒保,历史纪录的保管者,三位女儿,Rodriguez自身„„不同身份的人看到的是Rodriguez的方方面面,使信息的呈现更为立体,丰富而真切。 “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的人生观。”(——《故事》麦基)纪录片也需要讲故事,增强影片的吸引力的关键就在于它是否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将故事讲述的足够精彩引,是否有助于我们认识自我、理解自我、达成新的和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047991cf61fb7360a4c65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