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工人到著名书法家——韩绍玉 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赞誉韩绍玉:“他的行草书作,结构准确谨严而又能舒展开张,运笔持重沉实且时见轻灵飞动。” 韩绍玉(1942—1997),河北省三河县(今河北省三河市)闵庄子人。著名书法家。 韩绍玉1942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书法,累经数十年研习,由一名普通的铸造工人最终成长为享誉全国的书法名家,曾任中日青年交流中心教育研修部副编审。韩绍玉的行草书结构严谨,融行、草、隶、魏碑于一体,清新刚健,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及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发表,曾为《经济日报》、《中国商业报》等数十家报刊题名,并为华山、黄山、沱海、漫海等远洋轮题写船名。著有《韩绍玉行草书唐诗选》、《韩绍玉行书字帖》。 1997年12月13日,韩绍玉因病于北京空军总医院逝世。 苦练成大器 韩绍玉原籍三河县黄土庄镇闵庄子。在日军侵占三河和灾荒不断的年月里,其父母迫于生计,流离到天津,以走街串巷“磨剪子抢菜刀”糊口。1942年韩绍玉生于天津市河北区小王庄。韩绍玉7岁入学,小学即对毛笔书法产生极浓厚的兴趣。他在拾柴割草、喂猪放羊之余,仍不忘练字。冬春在雪地窗花上,夏秋在浮土沙滩上,以木棍做笔反复摹写,时常忘记吃饭。韩颖悟好学,为节省纸笔,自制毛笔练书法,一张纸两面用。为练腕力,常与大同学掰腕子,挺举提拉重物;为练运笔方法和字体结构,反复临摹名家书帖。深受老师喜爱而着力培养,10岁初谙王、欧、柳、颜、苏等书法家的基本笔法。其功底旦渐加深。乡亲们看重且喜好他的书法,写春联、家信等,不少人请其代笔。 1958年7月,韩绍玉到北京重型机械厂当了一名铸造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未改其“研习书法,有所成就”的初衷和志向,每天下班后至少挤出两个小时习字。入厂头三年,他每月工资只有16元,其中6元寄给父母,8元买饭票,剩下2元买书法书籍。钱不够,勒紧裤带从伙食费中挤,为节约支出,他用盐水刷牙,用餐买最贱的饭菜,不抽烟,不喝酒,不饮茶,不买衣服,上下班总穿工作服。由于长期节衣缩食造成营养不良血压低,两年之中曾两次住院,1米75的他体重剩下不到60公斤。工友们被其精神所感动,常有人悄悄往他褥子底下塞饭票,抢脏活累活干,想法帮他买名家书帖,找些废旧报纸供他练习书法。 1964年,韩绍玉与同厂女工孙永谦结婚,从此住进了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宿舍。韩绍玉除吃饭睡觉外,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研习书法上。他饱览楚词汉赋、唐诗元曲、古典文学名著和史书,熟读《历代书法论文选》、《中国书法简史》、《书法美学》、《书法研究》等,潜心研究甲骨文、散氏盘铭、汉代瓦当、木简、魏晋墓志、唐宋碑文、明清墨迹,尤对历代书法家字帖更是情有独衷,临摹和手抄了《草书大字典》、《行书大字典》等12部书法及其理论书籍。 经过十几年躬耕不辍的努力,韩绍玉奠定了深厚的书法功底,悬、倚、枕、提、按等运笔技法烂熟于心;腕、肘、臂运力自然天成,能缓能疾,能收能纵,笔随意旋,挥洒自如。1976年3月20日,《人民日报》“到处莺歌燕舞”通栏标题采用的是韩绍玉书法。1978年,《韩绍玉书行草唐诗选》出版。尔后,又陆续出版了《韩绍玉行书字帖》等专著。 艺术铸丰碑 1990年,韩绍玉应聘为中日青年交流中心教育研究部副编审,负责中日书法交流工作,成为职业书法家,开创了新中国成立后由普通工人成长为著名书法家之先河。 功成名就后的韩绍玉并没有止步,他坚持以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更高的书法造诣,拜孔庙,谒碑林,登五岳,访石窟,摹名家墨迹于汗青,觅前人书道之神韵,汲山川奇秀之风姿,启书法风格之灵性,自成一体,日臻成熟,尤以行书草书见长。其字体博采众艺,冶草、隶、魏于一护,字体清新刚健、潇洒俊逸,结构严谨、动静有态,凝重中透出一股秀气,使人大有意味不可穷极之感。韩绍玉的书法极其重视整体气韵,对书法中的分间布局、参差避让、笔划祖细、浓淡枯湿、落款铃印都着眼于艺术效果,处理得洽到好处。对每一行一字的正、侧、掩、仰、前、后、左、右,都成竹在胸,精心安排,并从书法内容上取势、取形、取神。受到启功、康殷、齐良迟、刘炳森等许多著名书法家的赞誉。 韩绍玉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大字典》、《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集行草大字典》、《中日名家书法》、《中国超世纪人才库》等数十家书刊。在刘少奇纪念馆、中南海书法作品珍藏室、西安碑林等处皆有他的书法真品。日本原首相宫泽喜一的首相府内挂有韩绍玉题写的长联:“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他还曾应邀为邓小平、江泽民、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书写作品,曾为日本原首相田中角荣、原外相大平正芳、原韩国驻中国大使卢载源等国际友人挥毫献墨。1996年,韩绍玉为新建的北京西客站书写了巨幅壁作“赤壁怀古”。 “报签大王” 报头是名人书法和书法名人的荟萃墨宝,也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瑰宝形式,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贴得最近,读者最广的艺术品。韩绍玉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博得不下百余家报刊争相约请他题写名称,故而有“报签大王”之誉。他题报头以行书为主,以清秀、劲健、酣畅而闻名,风格十分鲜明,著名书画家齐良迟先生曾称赞他所提写的报头“笔机流畅,潇洒天成”。 著名的《经济日报》在创刊初期用的就是韩绍玉题写的报头。《经济日报》前身叫《财贸战线》和《中国财贸报》。今天的《经济日报》报头下有两个序号,后面带括弧的总序号始自《财贸战线》创刊号,其间又经《中国财贸报》。1981年元月,《财贸战线》更名为《中国财贸报》,1983年1月1日,《中国财贸报》又更名为《经济日报》,《经济日报》并延续至今。《财贸战线》报头4个字,初为华国锋同志手书;改名《中国财贸报》后,采用的是标准隶书体;《经济日报》创刊时,报社决定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报头。当时韩绍玉题写的“经济日报”四个字以其清新刚健、潇洒俊美的艺术风格受到经济日报社的青睐,在众多的征集作品中脱颖而出,终被采用,直至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经济日报》题写了沿用至今的新报头。 除《经济日报》外,韩绍玉还为《中国环境报》、《中国机电报》等百余家报刊书写刊名,并为“黄山”、“华山”、“沱海”、“漫海”等27艘远洋轮书写船名,为“中国农业银行”等上百家金融商企单位书写过匾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0ccd57ef46527d3240ce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