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基础教程:练习草书字体正确的握笔方法 篆书、隶书、正书字字分开,笔可断而复起。行书与章草,先后笔画,与上下字之间,连绵顾盼,一气呵成,不容停顿。而在连绵之中,又要求点画与往来牵丝,轻重绝然分明。所以在运笔时,不掌握使笔锋能随时作大幅度起落的技能,就难以做到。故作行书、草书,除具备悬腕工夫外,执管应比正书为高,才能发挥协助运腕的作用。 说草书--草书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盛行于两汉至西晋,由于章草使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简札簿书,不书碑刻石,因而书迹罕传。唐人假托西晋索靖书《月仪帖》,及王羲之《奴帖》,明人所刻《皇象书急就章》中的章草,其实都是把今草字体,去其上下字之间连绵顾盼的笔势,加上笔势波磔而成,是后人所作的章草。直至近代,埋藏地下的两汉魏晋竹木简册,不断发现。当时通用的章草字迹,始再现于世。 从中可以看出,章草是草隶的发展,是进一步化成今草的过渡字体。初期的章草,不过在原有的草隶基础上,略微参入使转笔画,逐步发展成为成熟的章草。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中说:“汉兴,有草书。”就是指这种行将发展成章草的草隶。章草字体的成熟和登上艺术高峰,见于《公辅》一简。 罗振玉在《流沙坠简考释》中考定此简书于始建国五年(公元一三年),当时西汉之末,王莽执政执政期间。并云:“此简章草精绝,虽寥寥不及二十字,然使过江十纸(指张芝书)犹在人间,不足贵也。” 下及东汉西晋与隋朝人所书章草书迹,本丛帖要选印,使初学者略窥各阶段章草字体之变,和它进而发展为今草的过程。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史孝山出师颂》。黄庭坚赞为:“笔短意长”。前人有附会此书出于西晋索靖。宋米友仁定为“隋贤书”,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d5c0c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