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敏昌咏鼻烟壶诗

时间:2022-11-27 23:16: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冯敏昌咏鼻烟壶诗

作者:胡果存

来源:《收藏/拍卖》 2010年第3



冯敏昌这首《瓶内》诗,给内画鼻烟壶产生于乾隆嘉庆年间作了很好的诠注。冯逝世于1806年即嘉庆十一年,而现在世所公认的最早内画鼻烟壶作于1816年(新会人甘烜文作)。由此可证,甘烜文所绘壶不是最早的内画鼻烟壶。而冯氏《瓶内》诗,是最早吟咏内画鼻烟壶的诗篇,同时也从侧面证明,内画鼻烟壶发源于广东的传说可信。







冯敏昌(1747-1806),字伯求,号鱼山,乾隆、嘉庆年间人。原籍广东钦州(后划归广西),长期生活于珠三角。故《粤东诗海》将其选为粤东诗人,诗列其中。今偶翻《粤东诗海》(陈永正先生编),得见其一首《瓶内》。私认为乃咏鼻烟壶之诗也。释读如下。

诗曰:“瓶内已无红芍药,水边时见白蔷薇。独寻可信春无迹,欲折犹嫌刺着衣。绿蚁樽空余旧酒,黄鹂日暮但深飞。芳园亦有闲庭院,何事东风寂不归。”书中诗之标题为“瓶内”。于此有两种可能:一,原标题遗失无考,而编者取其首二字为题。若是,则显出编者聪明之处。遇此种情况,时有编者命为“无题”,则谬也。“无题”实则有题,乃寓其深意也。若编者将遗失之标题改为“无题”,恐引发读者不必要之遐想:二,若果真标题遗失,最好的办法是命为“失题”,但编者未为。因此,可能“瓶内”本来就是原标题。综观全诗,“瓶内”很切题,其所吟咏的全部是瓶内之景象,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内画”。

第一句,“瓶内已无红芍药”。鼻烟壶在清早期并不叫“壶”,刚开始也没有专门装鼻烟的壶或瓶。鼻烟是舶来品,洋人是用盒子装的,用起来很不方便,国人便用小药瓶装鼻烟,慢慢才精益求精,渐渐有了专装鼻烟的壶或瓶,且最后有了正式的统一名称——鼻烟壶。可惜这只鼻烟壶(瓶)里已经没有鼻烟了。上好的鼻烟为暗红色,故诗人戏称其为红芍药。

第二句,“水边时见白蔷薇”。瓶内的鼻烟(红芍药)虽然没有了,但从瓶上看,却可见水边盛开的白色蔷薇,那是装饰在瓶上的美丽花卉。

第三、四句,“独寻可信春无迹,欲折犹嫌刺着衣”。白蔷薇虽然开放得十分美丽,但如果你要去寻找它的话,我相信你一定发现不到春天的痕迹。想去折一枝吧,它又实实在在地在那里,真的去折的话,还怕蔷薇上的刺勾着衣服哩。蔷薇应该画得非常细腻,连花梗上的刺都清晰可见。这联诗句所描述的就是鼻烟壶上的画了,而且是内画。看得见,摸不着。诗人这种看似矛盾的描述,很准确地表现了内画鼻烟壶的特征。

第五句,“绿蚁樽空余旧酒”。酒樽空了,还能闻到樽中的酒味。鼻烟虽然挖不出来了,但鼻烟壶像装过新酒的酒瓶一样,香气仍然馥郁得很哩。




第六句,“黄鹂日暮但深飞”,哦,原来瓶上还画着一只黄鹂呢,现在正是日暮,本乃百鸟归巢之时,可画上的这只黄鹂却正向着远处欢飞哩。

第七、八句,“芳园亦有闲庭院,何事东风寂不归”。这只鼻烟壶不仅画着花乌,另一面还有山水呢,这是一处草木芳菲的园林,还有看不到人的闲置庭院,这样好的风景,这样好的庭院,主人为什么不随东风而归呢?

冯敏昌一生写了2000多首诗,这首《瓶内》,给内画鼻烟壶产生于乾隆嘉庆年间作了很好的诠注。冯逝世于1806年即嘉庆十一年,而现在世所公认的最早内画鼻烟壶作于1816年(新会人甘烜文作)。由此可证,甘烜文所绘壶不是最早的内画鼻烟壶,甘烜文也不是内画鼻烟壶的鼻祖,始作俑者另有他人,此人是谁?尚有待考证,但据史料记载,此人也是粤人,具体姓名则不详。冯敏昌这首《瓶内》诗,是最早吟咏内画鼻烟壶的诗篇,同时也从侧面证明,内画鼻烟壶发源于广东的传说可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10cf194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