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苏轼曾说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英国著名民主诗人雪莱也说过:“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人类不断的知其现在,探索未来,从而推动着民族文化的历史齿轮。 所谓的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包括: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和精神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而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动画是文化传播领域的重要媒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断从民族文化中挖掘素材。 在全球化日益加快的今天,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汲取其精华,不断的碰撞,融合,而在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传播的同时,也推动着各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一:从国外动画看民族文化 美国:一个充满激情,浪漫,梦想的自由主义国家是一个动画输出大国。每年都会推出很多优秀的动画片。如《狮子王》是“华特迪士尼公司”的第32部经典动画长片。主角为一头名叫“辛巴”(Simba)的狮子。本片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获得灵感,影片中配上了宏伟的交响乐,融合非洲当地原始音乐,它从民族文化中获取素材和对其的大量融合,使《狮子王》成功荣获了1994年奥斯卡最佳原著音乐和最佳电影主题曲两项大奖,成为迪士尼动画的里程碑作品之一。后来还有《星际宝贝》,《功夫熊猫》《加菲猫》等,更是以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气势汹汹”地席卷了整个世界。让人们充分体验了世界民族文化的五彩斑斓。 对于日本我只想说:如果说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精心照顾的话,那么我可以毫不夸张的比喻:日本动画完全称得上是我们童年最好的“玩伴”。忆往昔,我们的成长似乎都离不开日本的动画片,现在任记得《美少女战士中》那个酷毙了的夜礼服假面阁下;《龙珠》里面那个傻傻的但很强大的悟空;《蜡笔小新》总带着色迷迷的眼神看向你;还有《樱桃小丸子》总是上课迟到等等。童年的美好回忆中总呈现出日本动画的片段。当然,众所周知日本作为动画片的另一生产大国,也早已成为世界动画市场的强势瓜分者,其动画产生产大国的地位丝毫不亚于美国。日本的动画片从《忍着乱太郎》,《聪明的一休》到现在的《海贼王》,《网球王子》等,无不体现了日本这个民族文化的特点:充满大和主义和武士道精神。日本动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的提取和运用,并从中挖掘大量的动画素材。在动画产业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 另外还有韩国,加拿大等国的动画产业也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各自在动画产业占据着自己的一份天地。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动画,我们都能从中发现,一个民族的文化深刻影响着动画的发展,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国家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合理运用,充分挖掘,那么他便能创作成功的动画作品。 二:从中国民族文化中挖掘动画素材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天朝上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渊博历史文化,始终怀着“有容乃大”博大胸怀不断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许多华夏民族特有的智慧。作为世界动画片的一部分的中国动画片,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并在世界动画影坛上享有“中国学派”之美誉。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片在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期诞生,对我国后来及世界动画片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时期动画片中对中国传统绘画、古典音乐、京剧唱腔甚至皮影、剪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民族风格,从而引起了世界对中国民族文化和动画的关注。 如《九色鹿》是对敦煌莫高窟洞内一幅壁画的演绎,浓烈的色彩和唯美的意境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另一部经典动画片是1960年拍摄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就融入了中国水墨画简约、典雅的表现风格,意境优美,气韵生动,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此片获得了1961年瑞士洛迦诺第十届国际电影节的四个奖项; 1961年我国生产出第一部折纸动画片《聪明的鸭子》;到了1979年,中国动画史上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创造性地把传统京剧融入到了打斗场面中,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场面气氛。这一时期,国产动画片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可以发现我们一直不断的从民族文化中挖掘动画素材,比如2008年的奥运会的吉祥物:贝贝采用了鱼的形象,代表了欧洲的颜色 ,晶晶采用了熊猫的形象,代表了非洲的颜色 ,欢欢采用了火炬的形象,代表了美洲的颜色 ,迎迎采用了藏羚羊的形象,代表了亚洲的颜色 ,妮妮采用了燕子的形象,代表了大洋洲的颜色 ,说明了奥运与世界的完美结合,而且也有了脸谱的中国元素,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了一起,这是一次成功的运用。当然我们也发现我们生活中到处可以挖掘动画素材,只要你有心。 三:从民族文化的挖掘看国产动画与国外动画的差异 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民族、文明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民族、中华文明能延续五千多年?主要就在于它的民族文化。是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文化在其长期不竭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异质文化的精华,就如鲁迅先生所说“取之精华,弃之糟粕。”且不断壮大和发展。同时也带动着国产动画前进的脚步。 在题材上,我们有无数精彩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还有大量优秀的文学名著和名人传记,都是动画片创作可借鉴之素材,如《神笔马良》(最近美国以其为故事背景拍了一部魔幻大片《墨水心》,它是继《哈利波特》后又一在全球掀起热潮的奇幻小说)《哪吒闹海》《渔童》等,就是对传统民族文化中神化、传说的浪漫演绎;在表现手法上,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挖掘不尽的宝藏,如绘画、乐曲、皮影、剪纸、木偶戏等等,民族的东西往往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当然,我们强调民族特色,并不是要摒弃现代的各种高科技手段来一味强调传统和本土,而是要在多元文化中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并发扬光大,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在人文内涵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民族品格,中国人自古就勤劳勇敢,时至今日,这些思想观念与人文内涵依然体现在各种文化媒介中,动画片也承载着这样的使命。 但是中国是否完全汲取,吸收,并利用了这些民族文化呢? 在前几年很火的由美国迪斯尼拍摄的动画片《花木兰》,此片改编自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木兰从军》,迪斯尼公司将其拍摄成动画大片。描述的是西元五世纪,匈奴军队在单于率领下大举进攻入侵中原,北朝皇帝命令每家每户必须出一人赴前线抗敌。木兰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可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人,他又不得不重新入伍。此时,木兰毅然决定替父从军。在宗庙守护神“木须龙”和忠实的蟋蟀“叽叽”的帮助下,木兰不但隐瞒了身份,还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在与匈奴军队在雪地作战中,她表现异常的勇猛和聪明,并拯救了整个军队。在重要关头,木兰使出浑身解数大战单于,最终在李将军的帮助下杀死了单于,救出了皇帝。最后,木兰光明正大地恢复了女儿身,衣锦还乡,为家族蠃得了无上的荣光。《花木兰》中,充满浓郁的中国气息。无论是人物的造型设计,还是清新淡雅的亭台楼阁所营造出来的江南水乡的意境,还是功夫、皇宫、火药、龙、鞭炮等意象,无不具有中国特色、东方神韵。 但与人物性格与中国原著中的花木兰有很大差异,美国动画中的花木兰写的是把爱情放在首位,把国家放到其次,强调个人,且表达开放,这与美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分不开, 而中国的《花木兰》是写女子能象男儿一样,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的,强调的是男女平等,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是具有中国传统思想的女子,这是中国传统的世界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1981575700abb68a882fb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