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角度看问题作文 你或许知道这道题有多种解法,但你知不知道一个问题会有多种答案。何以得到这多种答案?那就是——多种角度看问题。 现在的e-mail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好评——方便、快捷、安全、省钱……远方的朋友也建议与我用e-mail联系,而我一再拒绝,仍保持着那最普通的方式:写信。原因很简单:信可以给我一种是实实在在的感觉,朋友似乎就在我身边,而e-mail不能;信可以让我看到朋友的字迹,就像看到了他,而e-mail不能。 或许你会说用qq、msn、电话更好!可是,一样的,它们无法保存,而信可以做到。信可以用手将它收起,把它拿出,随时的读。现代的通信手段可以做到吗?当然,现代手段有它的优点,否则怎能普遍?我也不是不接受。这便是就通信手段来看,看到了它的利与弊,也就不至于让我们盲从于现代潮流,同时也不落后于它,更为客观的对待它。 记得那次的电话,小学好友告诉我,五年级毕业那年之所以会受到冷遇、另视,是因为一个女生的挑拨。当时听到这些,嘴上虽说什么一切过去,我不想再提,什么没关系,似乎心平气和,可是心里的愤怒却如海啸般涌起。但当我放下电话时,愤怒也随之放下了。仔细一想:或许这位“好友”也是听说的,或就是她干的,再或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毕竟我没有亲耳听到。各种可能都是有的。这种多方面考虑问题的方式,让我不再有怨气,让我真正的心平气和。也让我在那以后学会考虑事情要全面。让我一下子学会了思考。 一日在外上英语课,老师出了一道题,我运用了与答案不同的结构,当然我所用的也符合题意、语法。可老师应说我不应该用与答案不同的结构,说什么出题者考的就是这种句式。可是我是不服气!现在有很多题都是“答案不唯一”。再说,我为何一定要和出题者心思一致?我又怎能知道出题者心思?我用的那里错了?都一样了,难道不乏味吗?我只是出于不同的思想的出不同的答案而已!试问:如果发现者、发明者都墨守成规,那么社会怎么可能会进步?我不想想象也不敢想象,一个人人思想角度相同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用不同角度看问题,这在我们学生中也很重要。你和朋友吵了架,站在你的角度你会认为朋友错了,站在朋友角度看过吗?你是不是也有错?再者你是否站在旁人的角度看待此事?你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误会?这种方法,会帮助你化解你和朋友之间的隔阂。 客观的、公正的、多视角的去看待问题,多想想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是否有多种原因、变化、结局。都全面地考虑到了吗?如果考虑到了,那你再不会随波逐流,不会冲动的做一些不理智的举动,不会隔绝另一种想法,会更好的解决问题。 去吧!用你细密的心去发现那多种的答案!那不再极端、片面的答案! 林兄弟收集了很多民间传说,以为能找到它与人文历史的关系,可是事与愿违。由于没能找到确实的证据,他们只得作罢,把它闲置起来。谁能想到,他们的一个朋友却从这些传说中看到了文学价值,把它出版发行,定名为《格林童话》。真是挥手说“变”,就把它变成全世界最优秀的童话故事而流传至今。 有人说这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可是我想再问一句:“旁观者”为什么清?“当局者”为什么迷呢? 很显然,这跟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有关,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事物的角度自然就不同了。关键还在于观察的角度。 三国时期的刘备也想趁着乱世做一番事业。为此,他出入生死,中原逐鹿,要和群雄一决高下,虽身经百战,但结果又能如何?还不是脚无立锥之地,被人赶得到处跑。后来他找到了诸葛亮。诸葛亮为他分析了天下形势,指出:曹操已占中原,得了天时,不可争锋;江东孙权已历三世,且有长江天险,已得地利,亦不可争锋;可争锋之处,唯有荆州和巴蜀…… 真可谓:“未出茅庐天下三分。”但是,你说这是因为诸葛亮是个“旁观者”,才具有这种眼光呢,还是说他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天下的大势呢?我想答案应该是后者。 只要能换角度,即使是“当局者”也一样可以纠正偏差,拿出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1aeed1e28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