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一样,是一个国家、地区最重要最基本的结构,也是国内外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课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动。 第一,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3亿人口,30年来最重要的变化是,从一个“三高”——高生育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转变为“三低”——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国家。不仅于此,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1990年人口普查的时候,全国总人口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4%,2007年这个指标已经达到6.2%。在北京城市中,100人里就有30多人是大专以上学历的。所以说,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二,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1978年,我国二三产业的GDP超过70%,但在总就业劳动力中,二三产业的就业还没有30%,农村劳动力占70.5%。2007年,我国就业的劳动力总数是76990万,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下降到40.8%,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上升到26.8%,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上升到32.4%。二三产业的劳动力达到59.2%,超过了50%的水平。我们原来是个主要生产农产品的农业国家,现在,我们的多数劳力已经从经济效益比较低的农业部门转到经济效益比较高的二三产业。 第三,城乡结构发生了变化。1978年我们的城镇化率只17.9%。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世纪之交后,城镇化发展很快,2007年的城镇化率是44.94%,但还没有达到现代化社会应该有的50%指标。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我国的城镇1978年是17245万人,2007年为59379万人,29年增加了4213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城市人口1453万,其中大多数是农村转出来的。这是一项大的历史工程,是巨大的社会变迁,也是一项大的成就。 第四,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变化。1978年以前,我们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也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结构。改革开放后,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变化,显然不能再用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结构来概括了,更不能据此来制定政策。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达到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而社会结构还属于社会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适应、不协调,滞后了,这是产生诸多经济社会矛盾的结构性原因。如“三农”问题,本质是结构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讲了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产生一些问题的原因,要推进城乡一体化,用改革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讲到点子上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1fc2063561252d380eb6e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