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赏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链接中考】 例一、 渡荆门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非常【考点要求】 理解选文思想感情,了解选文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指点迷津】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情? 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 解析:本题从品味语言、情感表达两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可以抓住“随”、“入”、“飞”、“生”等字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进行赏析。第(2)题则结合诗歌的标题与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以看出诗歌流露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之情,故乡的流水也似乎变得多情善感起来。 答案:(1)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 一、复习指要 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2)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一)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惜别之情。 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例二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中考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古诗文赏析 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一)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方面考查学生。第(1)题扣住“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第(2)题“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例三、 (2006年泰州中考)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下面问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惭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抓住关键词进行赏析:“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第(2)题可以抓住“最爱湖东行不足”推知答案是“绿杨阴里白沙堤”。(3)写景的角度有许多,这首诗的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门,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学案 一、 易误读的字 我们在学习文言诗文时,应特别注意三种“异读”(指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音)。 1、通假异读。文字通假,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通假字根本字的读音大多不同,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是应读本字的音。 2、古音异读。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凡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未做出规定的,我们仍应按传统的音去读。 3、破音异读。这是指通过改变字音的办法来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一种异读。 下面列出课本上文言文中易误读的字,括号里是正确读音。 1、七年级 七上:鹤唳(lì)怡然(yí) 土砾(lì) 人不知而不愠(yùn) (dài) 论语(Lún) .碧瓦飞甍.(mãng) 倏忽(.shū)高垣(yuán)睥睨.三省(pìnì) 连亘.吾身(xǐng)思而不学则殆(gân) 黯(àn)然缥缈.七下: 环谒.(yâ) 称前时之闻(.chân) .机杼(zhù) 赴戎.(rïng)机.. 可汗(kâhán)大点兵. 辔头(.流水鸣溅溅(.pâi) 黄河jiān) .朔气传金柝(tuî) 燕.(yān)山胡骑.(jì)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 曳.(yâ)屋许许声(ǔ) 缀(zhu.ì)行甚远 狼亦黠矣(.xiá)意将遂.(suì)入以攻其后也. .假寐(mâi)..h八年级. 八上:芳草鲜(xiān)美. 黄发垂髫(.tiáo) 阡陌(mî) . 2、(yū)泥而不染 .濯(zhuï)清涟而不妖 .后遂(suì)无问津者 唯吾德馨(xīn) 出淤亵(xiâ)玩 .陶后鲜(xiǎ.n)有闻 尝贻(yí)余核舟一..奇(yîujī)如闻泣幽咽.(yâ) 乘(chãng)奔御风. 素湍(tuān)绿潭. 飞漱(shù)其间. 八分有 属(zhǔ)引凄异.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夕日欲颓.(tuí)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京尹.(yǐ. 猿舸(gě)无迹僦赁.(jiùlìn)看幕 .晨兴(xīng)理荒秽.(huì) 带月荷(h.n) 艨艟â)锄归..(mãngchōng) 一八下:. 缥碧(..piǎo) 鸢飞戾天(yuān). 环堵萧然(dǔ). 短褐穿结(hâ). 箪瓢屡空(lǚ)晏如(yàn)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hïu) .衔觞赋诗(shāng)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俟其欣悦(sì)..人(yìng.)以衾拥覆(qīn) .右备容臭(.xiù) 烨然若神人(yâ). 负箧 缊袍敝衣(.(qiâ)曳屣(xǐ) 媵yùn)低绮户(q.然不动(yǐ) .俶ã) 阴风怒号(h.然不动(chù) 往来翕....ǐ) 贻.áo)岸芷汀兰(tīng) .忽(xī)悄怆宠辱偕忘(..幽邃(qiǎo chuàng) 浩浩汤汤xiã) 林壑尤美(hâ) 伛偻..(shāng) 谪守巴陵郡(zh提携(yǔlǚ)觥.筹交错(gōng)廿二日(niàn). 鲜妍明媚(.yán) 汗出浃背(.jiā) 恶能无纪(.wū) 曝沙之鸟(..pù) 呷. 杯投箸.(zhù)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ì) ....浪之鳞(xiā) 停3九年级. 九上:辍.、耕之垄上(chuî) 皆次当行(háng) 度已失期(duï)胜王”(wàng) .忿恚(huì) 慰尉果笞广(.chī) 为坛而盟. 扶苏以数(wãi)免冠徒跣(guān) .谏故(shuî)乃丹书帛曰“陈以头抢地耳(qiāng) 祲降于天(.jìn) .秦王色挠(náo)寡人諭.亦(yù) 因屏.人曰(bǐng) .挟天子以令诸侯(xiã).休 此殆军(.dài)则命一上将(jiàng). 将荆州之军(.jiàng) .中道崩殂(cú) ..天所以资将(zhǎng) 咨陬.善道(.zōu) 夙..以遗.陛下(wâi)裨.补缺漏(bì)长.史.夜忧叹(sù) 猥.自枉屈(wěi)陟.(zhì)罚臧否.(pǐ) 以彰其咎.(jiù) 千骑卷平冈(jì) 五十弦翻塞外声(xián)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 材—才,徧—遍,还—旋。 ....九下: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Yíng) 胡不见我于王(xiàn) 蹴而而与之(cù) 乞人不屑(xiâ)非醴泉不饮(lǐ) 又 (2)、一词多义。如: ①原因,缘故。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故 ②所以,因此。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何间焉(jiàn) 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ǐ)期年之后(jī)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hâ) 始龀(chân) 子论战》 ③特地,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①表数目不确定。潭鱼可百许头。《小 石潭记》 ......子孙孙无穷匮也(kuì)亡以应(wú) 窈窕淑女(yǎotiǎo) 许 ②赞同。杂然相许。《愚公移山》①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 间 ②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③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①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以 ②凭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六则》 应对中考文言文复习四大诀窍 在中考的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的考查是很重要的一个知识板块 。在知识点方面,考查内容主要有:解释字词,翻译句子,对文章整体内容或对人物的把握等。即便从2009年中考的分值设置来看,文言文考查已向能力方面倾斜,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紧紧抓住基础,利用课堂,利用教材,培养能力,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加强。此外,近几年的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既有课内也有课外。课内外文言文均有对字词意义的考查,而课外的字词又是课内字词的迁移,学生也只有牢牢掌握课内才能准确地迁移到课外,手里有了金刚钻,才能去做瓷器活。因此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应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注重课内字词的积累 初中阶段的课内文言文没有生涩难懂的文章,大部分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或相近,一般采用组词、换词的方式,学生可以自己疏通文意,因此掌握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就成了重点和难点,其中包括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从中考走向看,2009年之前,课内的字词意义的考查侧重于一词多义、虚词的考查。从2009年中考开始,考查到重点实词,解词语一题考查的是通假字,所以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整理和积累的好习惯,准备专门的记录笔记:要注重平常的整理和积累,而不要等到中考复习时再一点点去整理,那样时间也不允许。 例如,《核舟记》中的“高可二黍许”;《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五柳先生传》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这四篇文章中的“许”,意思各不相同。学生就应该把它们整理在一起,一点点积累下来,不断填补,到中考复习时必然省下来很多力气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冲刺阶段,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取舍,筛选重点词来复习。而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也不外乎课内的重点词和常见词的迁移。“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只要做好课内的功夫,课外自然水到渠成。 翻译需把握特殊句式 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还有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的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把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讲求抓住关键词,字字落实,不漏字词,不出现错字,同时还要顾及全句的意思,使语句通顺连贯。 从近几年中考看,翻译句子往往考查特殊句式,所以除了用留、换、补、增、删、调、扩等方法外,学习中要格外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中考虽不考查古汉语特殊句式的专业术语,但要学会灵活运用,所以对老师强调的重点特殊句式也要经常整理记录,经常复习,把握规律,才能学以致用。 通过阅读来理解、记忆 近几年,特别从2009年中考来看,简答题只在课外文言文中考查,但是没有根基不会平地起高楼,平时课内的文章就不解意,到做课外时必然不会分析,所以平时对课内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的重视,是备考的第一步。 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中间除了理解字词得以疏通外,“读”也是很好的方法,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如果能熟读,内容就更容易把握。也好尽快地在读熟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从中筛选到题目要找的信息。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读可以培养语感,然后熟练断句,断句正确,意思才能理解。 灵活多练,巩固积累 虽然不提倡题海战术,但适当的练习却非常必要。通过练习既可以巩固积累,又能寻找规律,归纳方法,达到灵活阅读、解决问题的目的。 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多考查的是人物传记(从2007年的屈原,2008年的韩愈,到2009年的墨子)。所以,学生在练习时最好可以分门别类积累材料,如记叙类,传记类,议论类等,在分门别类的同时寻找规律,进行归纳积累。如表现人物性格的词语有哪些,表达故事说明的道理的词语有哪些,分析人物在文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通过他的言语行动来把握性格特点,再选用你所积累的合适词语。 中考文言文复习策略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关于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要求,近年来,我省语文中考试题加大了对文言文的考查力度。除了第一大题的“积累和运用”涉及到文言文的背诵和第二大题的“文言文阅读”中的课内基本篇目阅读外, “附加题”中还有一篇课外文言文阅读。纵观近年来我省中考试题,不难发现文言文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 1、 所选语段多以课内的基本篇目和多选浅显易懂的且故事情节简单的课外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课内外兼顾,注重阅读迁移能力的考查。 2、 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解释字词、翻译句子、背诵默写、文言断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及其它一些理解运用方面的开放性试题。 3、 注重在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感和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将文言文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整体上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此,作为初三语文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考查内容,正确把握命题方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备考。 一、分类归纳,积累文言知识 在综合复习阶段,需要对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分类归纳,以便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 1、 文言实词的积累 (1)、通假字。 在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而已,即甲等于乙,这两个字就是通假字。语文版7~9年级教材中的常见的通假字有:说—悦,罔—惘,扳—攀,帖—贴,火—伙,杓—勺,阙—缺,坐—座,见—现,曾—增,衡—横,拂—弼,垅—垄,具—俱,要—邀,反—返,惠—慧,亡—无,食—饲,邪—耶, ③用。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卖油翁》①清澈。水尤清冽。《小 石潭记》 清 ②冷清,凄清。以其境过清。《小 石潭记》 ③清波。回清倒影。《三峡》 ①商量。聚室而谋曰。《愚公移山》 谋 ②谋划。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①从。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自 ②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①靠近。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戴震难师》 就 ②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①有人。或以钱币丐之。《伤仲永》 或 ②有时。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③或许。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①用鞭子打。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策 ② 马鞭子。执策而临之。《马说》 (3)、古今异义。例: 词语 古义 今义 出处 河 特指黄河 泛指河流 百川灌河——《秋水》 妻子 妻子和儿子 男子的配偶 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鄙 目光短浅 粗俗,轻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牺牲 祭祀用的祭品 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 牺牲玉帛——《曹刿论战》 去 离开 到什么地方去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谢 道歉 感谢 使宣叩头谢主——《强项令》 趋 快步走、奔跑 趋向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是 这,这样 表示肯定的判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得道多肋,失道寡肋》 涕 眼泪 鼻涕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 交通 交错相通 各种运输和邮电的总称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狱 案件 监狱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卑鄙 身份低微,出生鄙野 (语言、行为)恶劣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走 跑 步行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毒 怨恨 有害物质 又安敢毒邪——《捕蛇者说》 (4)、词性活用。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打。《马说》 每至晴初霜旦 ——霜:下霜。 《三峡》 腰白玉之——环 腰: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 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虽乘奔御风 ——奔:奔驰的马。《三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马。《与朱元思书》 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显灵。《陋室铭》 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美:美景。《秋水》 ⑤名词用作状语。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蜿蜒那样。《小石潭记》 ⑥意动用法。如: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理相待。《伤仲永》 ⑦ 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苦:使„„受苦。 劳:使„„劳苦、疲劳。饿:使„„饥饿。空乏:使„„资财缺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言虚词的积累。 文言文虚词数量虽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但也偶有出现,如我省2005年中考试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①忠之属也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之”。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的虚词有:“之、其、而、然、则、乃、以、于、为、者、乎、焉、因”等。 3、文言句式的积累。 (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为:“„„者,„„也。”如:“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强项令》有时也用“为”“乃”“则”表示,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翻译时需要按照现代汉语习惯加上判断词“是”。 (2)被动句。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受动者,现代汉语多用“被”表被动,而古汉语多用“为„„所„„”、 “于”、“被”等来表示,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也有不借助被动词,直接在句意上表被动,例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3)倒装句。倒装句有的是为了修辞的需要,颠倒了语序。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又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4)省略句。文言文省略比较多,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出来。 4、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力求做到“信、达、雅”。 “信”指的是翻译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指译文的通顺畅达,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句子通顺,没有语病。“雅”是要有文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优美自然。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力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⑵凡属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职、书名等专有名词可照录,不必翻译。 ⑶省略的句子成份一般要补出。 ⑷无实在意义的词可不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5a387f3169a4517723a3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