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院的护理工作仅限于打针、输液等医学范畴,而不负责病人的具体生活护理。病人对这部分服务的需求,让精明的商人嗅出了商机,护理公司应运而生,“护工”也就成了医院里一个特殊的群体。 住院病人从住进医院开始就需要人帮助,从打针、吃药到吃饭、洗澡没有一样离的开人。而目前医院的护理工作只定位在输液、肌注、静脉注射、服药、换药等执行医嘱的治疗内容上,根本不能做到认真观察病人病情和完成病人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与沟通、康复指导等工作。而很多病人的家属往往工作繁忙无暇整天照顾亲属,故临床对护工的需求越来越大。 供需的严重不对称导致护工市场鱼龙混杂,成了散兵游勇的天下。医院将护理病人的业务外包给护理公司,而目前相关的法规并不完善,一个畸形的护理产业就此形成。不少护理公司已经进入医院堂而皇之地开展业务。照顾病人这个医疗机构服务内容已开始逐渐演变为某些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 护士紧缺催生廉价护工 卫生部对全国400多家医院进行的调查显示,三级综合医院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最低的为0.26:1。北京市的统计数据显示,护士总数为3.4万人;北京市对护士需求的预测显示,2005年到2010年平均每年应新增护士6000人。尽管报考护士专业的人数逐年增加,但北京每年仍缺少护士4200人。基于这种情况,目前医院中95%的病人护理工作由“家属陪床”或“护工”来完成。 记者走访了北京的各大医院,大部分医院的候诊大厅都可以看见三三两两等着护理病人的工人,他们一般是外地来京的农民工。护工所做的是医院中最苦的活,工作强度很大。护工照顾的一般都属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工会帮助病人做吃喝拉撒、洗澡、擦身等所有生活起居的事情。 北京市场除了少数医院自行管理护工外,大多数医院都已将护工管理划归社会上的护理公司,雇佣人员都是由护理公司自行聘用。目前,患者在医院内寻求护工会有两种价格,一种是医院中护理公司开出的统一标价;一种是私人护理者,就是所谓的“黑护工”,是可以讨价还价的。 一般情况下,护理公司每天收取患者45元陪护费,对重症患者则收取60元或更多。但一个护工每工作一天的收入却始终是25元,其余的钱都被公司以“管理费”的名义抽取。一个护工不休息连续工作一个月的收入约为750元,而护工们最期待的就是获得全天候护理的机会,宁肯不要休息时间。 护工老板一年赚百万 业内把护理公司老板称为“穴头”。通过熟人,记者采访到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穴头”——从事护工行业多年的陶先生。在约定的地点,记者见到了开着本田的陶先生。把护理公司“做”进几家大医院的陶先生自称公司开展业务是24小时陪护。“男、女、老、少护工都有,要什么样的都行”,他告诉记者,“而且医院的人都熟,加床位、找大夫都能办。”目前正好秋天,医院里手术病人很多,他公司的业务非常繁忙,可谓生意红火。 陶先生不否认自己的发家史:“我的创业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我们靠市场手段弥补医疗体制服务的不足,让病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是解决医护之间的矛盾,我也希望能建立一个规范有序市场,只有公平竞争中才会使公司的规模发展壮大。” 护工们在医院中从事保洁和护理两项工作。“我们公司没有一个本地人,因为这个活辛苦又钱少,本地人不愿意做这行。”陶先生说。几年前,陶先生的事业还在不见光的黑暗状态,半遮半掩地在病房、候诊大厅联系业务。现在走向正规化,就成立了公司,直接在医院内办公。他每年和医院签好协议,承包几个科室,这几个科室是不能雇用“黑护工”的,只能雇用他护理公司的护工,他“垄断”着几个护工需求量大的科室。同时陶先生也向医院保证护理质量和秩序。 目前,陶先生称,公司现约有300名护工,虽然说不是个小公司了,但其实看起来就是个以陶先生为主的中介公司。他自己负责代理找病人、谈价格、拿提成。公司里还雇佣了4个员工,从事日常的办公室工作和人员管理及财务、出纳。护工的“行情价”约为45-60元/人/日,公司按40%抽取管理费,公司还要负责帮护工联系病人,要负责其住宿等。除外必要的成本如办公室的租金等,每个护工每月能给公司带来300元左右的净利润,护工每人每个月工资是500-600元。“公司里并不能保证每个人每天都有活,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员工,公司还负责发给底薪300元。”陶先生说。按着陶先生的算法,每年他公司的利润在百万元以上。对于这个数字,陶先生没有否认。 这样大的利润,医院为什么会将这笔业务外包呢?看出记者的疑惑,陶先生解释道,医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省钱、节约成本。如果医院自己做护理公司,那么所雇用的人员就必须纳入医院范畴,牵涉到保险等一系列问题。而把业务外包给像陶先生这样的公司,就可以节省人员工资、福利开销。 专家:护工亟待专业化培训 据了解,现在医院外包的护理公司都是私人公司,其业务以家政、保洁等为主,护工的人员结构都以外来农村人口为主,没有任何的医疗知识,仅通过几天的培训就匆忙上岗,以应付医院市场的需求并给公司创利。记者在北京市通州工商分局注册科检索“护理公司”或“陪护公司”名称注册时,查询不到任何一家从事护工业务的公司以这种名称注册。通州工商分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公司可能通过别的名称注册,如家政、保洁等。 北京263医院的医师王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护工只是一个“过渡群体”。 在国外,护士分为高级护理人员、治疗护士和助理护士。其中,助理护士主要承担了病人的生活护理工作,相当于我国的护工。随着医生护士比例的合理化,护工行业将逐渐转化为护士的一部分。国内一名正式护士守护一名一级护理的病人,医院支付的护理费也都低得可怜。护理费偏低是许多医院出于成本考虑的结果。这就导致护理力量配备普遍不足,直接造成护理不到位,医院不得不把护士分内的活让病人家属来做。 同时王宇认为,护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不同于简单的保姆工作。在医院里,哪怕是病人喝水这样简单的事情都是有学问的,例如病人该不该喝水、喝多少水、喝什么水、什么时候喝水,都要根据病情和治疗的要求来安排。所以,护理病人一定要有医学知识,要经过专业培训,否则很可能出问题。据了解,由于病人的护理需要专业人员,所以这项工作在国外大都设立专业的护理员来完成。 专家认为,虽然护工只是一个“过渡群体”,但是既然护公群体已经存在,则管理部门就必须想办法让这个行业规范起来。而记者也了解到,今年5月,北京市卫生局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表示,将在今年联合整顿北京地区护工队伍。在北京地区实行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并成立护工职业培训中心,对护工进行科学规范的上岗前学习培训,并考虑把护工管理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中。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6b863fcf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