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小米的“酷设计”

时间:2022-06-01 02:59: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揭秘小米的“酷设计”

作者:暂无

来源:《经理人》 2019年第4



■ 文 / 徐成

今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技术创新形态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尤其当产品功能日益同质化,户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指标。道理很清楚,一个简单、易上手的产品,肯定比把玩了半天还不得其门而入的产品更受人欢迎。

作为用户体验环节中的主要一环,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决定着一款产品好不好用,用起来方不方便。那么,当产品经理新甩过来一款产品,用户体验设计师该如何围绕目标用户着手建构简洁、高效、友好的使用体验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和国内顶尖设计师、小米金服部门设计负责人张旭聊了起来。

在设计圈外,大家对张旭并不熟悉,但设计圈内,张旭已是国内顶尖级别的用户体验设计人才。早在2007年张旭就以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的身份正式入职微软亚洲工程院ATC

Studios。期间参与了微软著名的移动操作系统Windwos MobileWindows PhoneSurface念和Bing(必应)搜索引擎等多个重大产品的核心设计项目,展现出优秀的创新设计能力。20114,张旭作为设计核心骨干加入小米,现为小米金服部门设计负责人。

设计首先考虑目标用户特点

产品设计首先要考虑使用该产品的用户特点,这是张旭10多年浸淫设计领域的最大领悟之,这也帮助他实现了小米金融在用户体验上的国内领先优势。

当前的移动支付,主要是基于NFC支付(苹果Pay和三星Pay),和微信、支付宝等扫码支付。

作为成长中的世界级手机品牌,小米必须对NFC支付和扫码支付两类竞争对手形成优势,对张旭和他的设计团队提出了挑战。

其中如何快速切卡成为NFC支付产品体验差异点的关键。用户需要刷银行卡支付时,需要快速调出银行卡,而当坐公交和地铁的时候,则需要快速调出公交卡。

张旭研究的结果是,欧美国家有着发达的刷卡环境,用户持卡非常多,苹果和三星的设计所强调的重点就是多张银行卡间的快速切换,但这不适用于国内用户。国内用户最多也就3张卡,张银行卡和一张交通卡。

如何走出一条差异化的用户界面?张旭给出的解决办法是,把用户界面设计为已选卡区域、备选卡和更多卡区域。中国的小米手机用户仅需要用到已选卡区域和备选卡区域就能在一步之间解决3张卡的切换问题。而更多卡区域则主要兼顾小部分多卡用户。目前该设计已获得国家专利。

201691,随着小米支付(Mi Pay)的发布,张旭及其所在的设计团队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小米成为继苹果、三星后,首家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的国产手机厂商,并且也成为全球首家同时支持银行卡和公交卡的手机厂商。小米支付的用户体验大大优于竞争对手。

小米设计的核心竞争力




总结自己成功的实战经验,张旭认为一方面得益于在微软亚洲工程院得到了很多大师级设计师的提携。而更重要的是,小米创始人雷军的七字决—“专注、极致、口碑、快”,这深刻影响了张旭的设计思维,同时对包括张旭在内的小米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小米十分强调创新,张旭希望小米的设计师不能仅局限于专业领域,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其他方面的知识也要涉猎。追根溯源,了解更多领域,才能更清楚了解设计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然后反推需求的真正所在。

在现实中,经常是设计师按照产品经理提出的需求去做设计。但很多情况下,设计师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在需求本身,而是要通过深层次的思考去想需求是怎么来的,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设计的真正价值。

正因为有雷军的指引,以及创始人中黎万强(《参与感》一书的作者)和刘德(美国Art Center毕业,原北京科技大学工艺设计系主任)给小米植入的设计基因,小米才能做到“米粉”不需要思考和选择,只要闭上眼睛去买去用。“目前来看,不管是产品质量、内在的技术含量,是外在的设计以及使用体验上,小米都能做到国内首屈一指,也可能是独此一家把整体设计平衡得这么好的公司。”而这,正是小米设计的核心竞争力。

用专利证明自己

在设计师中,张旭比较另类,因为他已经累积申请了近70项发明专利,其中过半的发明专利已经获得国内授权,发明专利中已有10多项申请美国及其他海外地区专利,其中一些专利已经被应用或部分应用于小米公司的核心业务和项目,为小米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对小米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其实,在小米取得的实战成绩,足以证明张旭的资历。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更希望用专利的形式去验证自己的设计有没有用,自己用产品思维着力解决的究竟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萌发开发专利的条件,除了小米公司的创新激励制度,更取决于张旭在拓展自己知识边界的过程中,对更多相关知识、数据和资料的掌握。在他看来,开发专利其实是把一个“降本提效”的想法,以符合逻辑、能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落地,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收获也挺大。

已经拥有了这么多专利,张旭还继续走在发明更多专利的道路上。据他透露,他对触控领域抱有好奇心,基于屏下指纹识别和线性振动力反馈等技术以解决用户在虚拟键盘上的用户体验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6ca2efa0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