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西欧国家福利转型 作者:王强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0期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和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加剧,西欧各国所自我标榜的福利国家和社会保护制度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所谓“福利国家紧缩”成为全球的风潮;另一方面,推进社会保护、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推给市场、社会甚至家庭,这种责任在国家、市场、社会和家庭之间发生了程度与种类不同的转移,从而出现了把“福利国家”推给“福利社会”,而国家承担的社会福利减少的趋势。社会福利作为国家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逐渐成为多元社会主体合作的平台。鉴于此,主要从政府—社会定位的角度分析福利制度在西欧国家的衰减。 关键词:福利国家;公共经济学;福利紧缩;福利社会 中图分类号:D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018-02 福利国家作为一种制度供给,是一种由国家通过立法来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国民的基本福利的政府形式。福利国家制度的关键是政府保证所有公民享有最低的收入、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和就业机会,这些保障表现为公民的政治权利而不是以慈善的形式出现。福利国家理念从经济领域出发,诉求通过国家干预方式增加国民的幸福,运用差别原则实现社会再分配和财富的转移。但是,这一美好理想却也隐含着政府运作成本扩大以及政府合法性的危机,尤其这一制度供给在公共财政上的困境,使得这一制度逐渐被福利社会所取代。 一、福利国家的兴起——理论与背景的结合 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制度供给,福利国家的兴起是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的产物。吉登斯认为,福利国家的建立是像法国社会学家杜克海姆所说的两股社会主义思想的具有张力的结合。一股思潮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关心的是对经济生活的指令性控制,另一股思潮以福利经济学为代表,关心的是对经济社会下层的保护。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模式遇到困境时,人类毫不犹豫地转向建立在社会契约之上的公共权力,希望借此消除自由竞争带来的经济萧条;同时,社会正义的概念通过“无知之幕”也使得福利国家呼之欲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成为福利国家诞生的价值基础。 在庇古看来,福利是人们需要的满足。针对经济自由主义通过个人福利增大来提高社会福利总量的观点,庇古指出,在社会福利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社会再分配,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总量。庇古关于“福利经济”的理论包含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就越大(把蛋糕做大);二是国民收入越平均,福利也就越大(分配公平)。而后者正是福利国家的宗旨,通过“最大最小值”实现社会制度的美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d8869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