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故乡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回故乡 暑假里,我回到了我的家乡厂汉营。厂汉营,位于凉城县南部的一个乡,与山西省左云县、右玉县毗邻,这里曾经有上千户居民,这里是鸿茅药酒的原产地,在我小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方圆几十里内热闹的小镇。而现在,村里仅有不到二百户人家,家家户户基本都是老人。 汽车在平坦的水泥公路上快速地行驶,远山、草地、田野、树木飞快地从车窗外闪过,那清新而平静的绿色从我的眼前滑过。故乡近了,远远地望见群山环抱中那一大片红瓦的屋顶,还有那新建的高高矗立的乡卫生院和乡政府大楼,故乡的面容,还是那么亲切。 汽车驶进熟悉的街道,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破烂的房屋、倒塌的院墙;也有一些修建不久的砖瓦房,砖砌的院墙,宽大的玻璃窗用废砖封得严严实实的,朱漆的镶着铜狮子把手的双扇大门紧锁着,显然,这些新房子和那些破败的老房子一样,现在都没有人住了。新建的汽车站,是一座外观别致的大房子,黄色涂料刷了的外墙、蓝色的彩钢屋顶、不锈钢的栏杆、水泥的平台,在这条街上显眼而漂亮,汽车站建好有四五年了,一直没有营业过。街道旁边的大石头上坐着几位老人,他们的皮肤像老树皮一样干枯而褶皱,目光呆滞,木然地望着汽车和街上的行人,几只狗在他们身边玩耍,或蹲在旁边耷拉着舌头,这些小狗,是不少老人孤独晚年不离左右的伴儿。汽车停下了,几位老人站起身,蹒跚地走过来,浑浊的眼睛里闪出一丝希望的光芒,他们想看看,在外打工的孩子们是不是回来了,这是他们最盼的,日夜想的念的。听村里人说,逢年过节、寒暑假期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的确,我看到了一些放了假的孩子们,它们给这沉寂的村庄带来了点点鲜亮的色彩。 母亲告诉我,村里新建了文化站,说要带我去看看。夜晚的乡村,静谧而安宁。小道两旁,装上了新式的路灯,灯光明亮。走在这熟悉的乡间小道上,内心舒适而平静,城市的喧嚣、俗世的烦扰,统统抛之脑后。深深吸一口家乡的气息,泥土夹杂着草木的味道,那么清鲜,沁人心脾。走进文化站大院,正中央那高大的戏台映入眼帘,戏台两边整齐对称的房屋里灯光明亮,是图书室、乐器室、台球室等活动室。文化站里聚集了不少人,有打台球的、扭秧歌的、弹奏小曲儿的,劳累一天的人们在这里娱乐放松一下,对于生活单调的村民来说,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我不禁想:现如今,党和国家重视农村、扶持农村,积极建设新农村,努力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所做了不少,也确实给农村带来了一些变化。而遗憾的是,除了节假日,这里很少有人来,各种活动室大部分时间是锁着的;遗憾的是,不管修什么、建什么,这里的大部分青壮年甚至是中老年人,还是会像先前那样,锁上自己宽敞明亮的房子,搭上进城的汽车,租住在一间狭窄阴暗的小屋子里,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做一个农民工,在那里挥洒汗水、奔波生活。 在家乡呆了几天,走在家乡的每一处地方,都感觉那么熟悉和亲切。不由得回味起空气中淡淡的鸿茅酒的味道,不由得回想起儿时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情景,儿时的笑声犹在耳畔。儿时的伙伴们,如今在何方?岁月和时代一同改变了故乡的容颜,却抹不去每个人心中的记忆。不管身在何处,总是在内心的深处,永远留存着对故乡的思恋。 故乡,地处高原山区,这里十年九旱,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是很难盼来的。这里没有特别的物产,没有农业灌溉设施,没有工厂企业,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今年,又是一个干旱年,人们种下去的庄稼,恐怕连种子也收不回来。丰收的希望再一次破灭,农民们和土地一样颜色的脸上又添几分沧桑,皱纹更加干枯开裂,眼神更加黯淡麻木。所以,这片土地上的子孙们,为了生活,只能背上行囊、背井离乡,挤进城市的人潮人海中。 离开家乡时,我想:下一次回来时会不会看到令人欣喜的变化。我期盼着、期盼着,党的农村政策能够真正改变落后农村现状,能够如春风化雨般让这片土地重现生机;农村的老人能够老有所养、安享晚年;走出去的农村人能够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无限宽阔的天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3235b6aaeaad1f347933f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