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现象原因及其影响

时间:2023-03-02 12:25: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腐败现象原因及其影响

[提要]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腐败现象研究现状,进而归纳总结,从经济学、政治学、制度学、社会及历史文化等视角,阐述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说明腐败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腐败;原因;影响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遗留下来的腐败问题远未解决,也未能控制到令人满意的局面,现今各种腐败形式与时俱进,新的腐败问题也层出不穷,腐败风气和危害波及范围极广,治理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因此,研究腐败的成因和影响意义重大。



一、腐败的原因

(一)经济学视角。主要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涉及到成本——收益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官员也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体一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拥有理性经济人的特性,前提是经济人假设。道格拉斯·诺斯与罗杰乐·米勒认为,人们可以像分析经济活动那样分析犯罪行为。加·贝克尔和斯蒂格勒(Gary Becker and G. Stigler, 1974)认为,无论是否在经济领域,渎职犯罪的主体都在进行成本-收益的计算,都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苏珊·罗斯-阿克曼(Susan Rose-Ackerman)将腐败等同于贿赂,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解释腐败为什么发生。她指出,腐败是一个第三方(相对于委托人和代理人而言)试图以额外支付来影响代理人决策,而且这笔支付代理人及第三方均未上报委托人



从宏观经济学视角看待腐败原因的学者,主要观点争端在于腐败的根源是否来自于有无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程度,公权的范围过大以及公权与私权之间的界限等问题。我国学者张维迎将腐败现象的原因界定为,公权占领了本该归属为私权运作的范畴。张曙光认为,在公有制体制中,产生腐败和贿赂行为的客观基础相对光大。郑也夫也认为,过多的政府权力干涉是腐败产生的原因。



(二)政治权力视角。阿克顿勋爵曾经认为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加限制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滥用权力的倾向性都很强。格雷和考夫曼认为,管制为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寻租提供了机会,使之可以从事腐败行为。坦茨认为,许可证、执照等特定的文件凭证或授权、不透明的管制,会导致市民与政府官员打交道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提高,就会产生腐败行为。理论倾向于从权力运行机制、权力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来探究腐败产生的原因。这种研究视角紧紧围绕公共权力这一中心展开,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忽略了制度、文化、伦理等更宏观和更深入层次的分析。



(三)制度和法律视角。艾克曼(Susan Rose-Ackerman)认为,国有企业




在非公有化之后仍保留其垄断权,非公有化会导致腐败的发生。考夫曼和西格博姆基于前苏联和东欧各国转轨过程中的非公有化改革,利用契约理论和产权理论,探讨了不同的非公有化路径对腐败的影响。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腐败与政客和官僚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权范围有关,他们的控制权越大,通过受贿的方式获得租金的机会就会增加。菲斯曼和戈蒂(Raymond Fisman and Gatti Roberta)以及裴敏欣都认为分权化改革与腐败之间密切相关。郎切和埃文斯(James E.Rauch and Peter B.Evans通过对35个发展中国家的比较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越稳定,政府官员未来的受益就越高,腐败的可能性也就越低;公务员的录用和提升越是很少按照其成绩来加以评判的国家,其腐败的程度就越高,即制度稳定与廉洁是紧密联系的。我国一部分学者认为一国的反腐败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甚至没有一套完整的反腐败法,会诱发腐败分子的犯罪动机,减小腐败分子被发现的概率、犯罪成本和机会成本,甚至带来负面的示范效应,影响社会风气。(李力,1999;刘媛,2003;孙学华,2004;胡嫄,付慧姝,2004;孙恒山,2005



(四)社会学与历史文化视角。从社会学理论的视角看待腐败的成因问题,涉及到的社会理论包括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化理论、相对剥夺感理论、亚文化理论等。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交换就是交换者期望得到回报并也确实得到了回报的交换过程,社会交换的范围要比经济交换更加宽广,权力与其他东西的交换应在社会交换的范畴之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认为,从历史中存活下来的,表现在社会文化中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使制度变迁绝对是渐进的并且是路径依赖的。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通过对南亚腐败问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在二战之后腐败现象盛行,原因是形成一种庸俗的民俗学。这种民俗学容易使人们认为,掌握权力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为私人利益、家庭利益和团体利益而利用手中的权力。南京大学张硕、李永刚将我国影响腐败的历史文化因素归结为薄弱的道德感和盛行的关系网两方面。



(五)其他视角。亨廷顿根据对美国19世纪和英国18世纪的腐败现象研究,认为腐败现象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有关。有学者认为,社会结构特别是政治结构可能对腐败产生影响,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中,各方力量不均衡会导致腐败。例如约翰斯顿提出,国家和公民社会无论哪一方力量过于强大,都会造成彼此力量失衡,都有可能造成腐败。一些学者认为腐败与国家体制有关,例如特斯曼认为联邦制国家比一般国家更腐败。此外,还有从伦理、心理等角度出发来研究此问题的。



二、腐败的影响

对于腐败的影响,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分为两派:一种观点认为腐败起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种观点认为腐败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即所谓的润滑油论和砂子论。以莱夫为代表的润滑油论,认为腐败可以克服官僚主义,提高效率。其中,代表性的有路易建构的排队模型和贝克和马厄建的拍卖模型为代表。润滑油论的支持者多以东南亚国家为例,认为东南亚很多国家腐败程度较高,但经济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砂子论的经济学家主要从实证的角度进行分析,他们认为腐败阻碍经济发展。例如毛罗、魏通过研究证实,腐败与投资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坦茨和达乌迪研究发现,腐败会导致公共支出结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362b5a872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