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时间:2022-07-25 09:07: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寡人之于国也》检测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弃甲曳yè)兵 饿莩fú) 养生丧sāng)死 B.鸡豚tún 不入洿wū)池 chù)养 C.罟(shù gǔ) 狗彘zhì) 不可胜shēng)食 D.孝悌tì) 衣帛bó) xiáng)序之教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 B.邻国之民不加 加:更。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捡”,捡拾。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责备。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 (在,介词)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介词) ③请以战喻 (用,介词) ④可以无饥矣 (能够,动词) ⑤以时入山林 (按,介词)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介词) ⑦填然鼓之 (代词,指代战鼓)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⑥⑦ C.②③④⑥ D.②③⑤⑥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填然鼓 名词作动词,鼓噪起来。

B.之以桑 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带宾词“帛”,作动词,穿上。 D.庠序之教 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百步耳 直,通“只”“不过”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戴,通“载”,承担。 D.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同“途”,道路。 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 弗敢加 B.直不百步耳 系向牛头充炭直 C.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日出江花红胜 7.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1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⑧ D.②④⑤

8.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9.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不违农时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10.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子。

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④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1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14..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有误的一项(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同斑)



2




C.涂有饿莩 (莩通殍)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同熟) 1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弃甲曳兵而走 拖着 B.申之以孝悌之义 反复陈述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则斯天下之民至焉 那么

16.下面句子中“之”指代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五亩之宅 A.填然鼓之 B.申之以孝悌之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则无望民之多于临国也 1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①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也? ④王好战,请以战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下面属于同一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 A.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谨庠序之教 B.①填然鼓 ②树之以桑

C 然而不王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② 用心一 19.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 B.未之有也

C.大王来何操

D.无望民之多于临国也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1.填写《孟子》中的名句。

1)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1818b6f121dd36a32d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