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分析

时间:2022-03-27 21:01:3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分析



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



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



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战国时代,



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



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是个十



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之前,自诩寡人之于国



也,尽心焉耳矣,然后以赈灾救民为例,申说自己治国胜



邻国之政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



内;河东凶亦然。从两方面描述救灾的具体措施。察邻



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进一步突出梁惠王的自矜,



为下文的五十步笑百步作铺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



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己,孟



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想引



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



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



1




易接受。王好战,请以战喻。总提一句,然后举出两个



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根据败逃距离的远近,



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反问,进一步启发,诱



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论点的话:不可,直不



百步耳,是亦走也。最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两句忽然转入正题,既回答了



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



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



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



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



王道。于是文章就自然而然地由第二部分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3段至第5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



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第3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认为,合理地发展



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憾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也



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署



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



用也。三组排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



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的句式,



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



感染力。接着又用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小结前三组排句,又以这个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



2




道之始也。作者在这里把三层意思、三方面的内容紧紧联



系在一起,并把使民加多的问题跟行王道紧密联系起



来。



第4段,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这一段,孟子进一步提出教



养百姓,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也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



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三组排句又提出了发展生产的



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这三种措施



与上文的三种措施相比,显然前进了一步,具有更强的主观



能动性。盂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作者在这里连



用四组排句,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



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然后用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两句承上启下,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的结论,与前文王道之始也相呼应。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701eeb1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5.html